基于多元统计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3 12:08

基于多元统计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

摘 要:消费结构能够反映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习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不再专注于投资和出口,而是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主要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消费结构的理论研究,以及消费结构的不同研究方法。

关键词:消费结构;Panel Data模型;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日益增长,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的消费结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增速平稳,基本生活消费得到满足后,居民消费进入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居民消费向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排浪式消费浪潮基本结束,从消费结构上看,居民在食品、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上的消费比重更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消费规模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对传统消费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形成巨大的挑战。由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与出境政策的逐渐宽松,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旅游,消费人数及数额以较高的比例逐年增长。消费需求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量,而居民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不断推动消费市场的顺势发展对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二、消费结构的理论研究

(一)国外理论研究

对于居民消费和消费结构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西方学者对消费结构研究开展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Eward首次提出了家庭消费结构支出分类法。Hall(1978)[1]将理性预期因素引入生命周期和丑就收入假说,认为消费的变化不具有可预测性,个人收入的预期增长与消费的预期增长无关,也就是说,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没有影响。但是,Flavin(1981)[2]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个人消费与未来预期收入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并得出消费与滞后的收入呈现出正相关关系。Chiappori(1988)[3]提出集体化决策模型,对家庭成员的不同喜好进行了区分,并假设家庭成员通过博弈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内部资源配置。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关注区域消费差异,不同区域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大相径庭,从而导致不同区域的消费水平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距。Kahle(1986)[4]研究发现,即使在经济文化差异较小的美国,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消费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