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熔深TIG焊双相不锈钢接头冲击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9 05:01

全文总字数:5662字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及应用背景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DSS)自20世纪30年代在瑞典问世以来,已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双相不锈钢是基于奥氏体不锈钢发展而来的,为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坏敏感性,各国开始研发双相不锈钢,其中以瑞典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研发的3RE60钢为代表,该类型钢耐应力腐蚀性能强,含碳量低[1],含Cr量为18%。

但在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极易产生单相铁素体,降低不锈钢耐晶间和应力腐蚀性能。

氩氧脱碳(AOD)和真空氧脱碳(VOD)等二次精炼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使含碳量超低(≤0.03%)的钢更容易获得,这也是第二代双相不锈钢主要的成分特点,同时,加入的奥氏体形成元素N,可以在保持双相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强度[2]。

而且,N可以促进焊接过程中奥氏体形成,减小了铁素体转变的倾向。

第三代双相不锈钢基于2205双相不锈钢研发而来,又称超级双相不锈钢(Super DSS),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代表牌号有SAF2507等[3]。

该类钢含碳量特低(0.01%- 0.02%),含较高的Mo和N,铁素体体积分数为40%-50%。

耐孔蚀当量PREN值(Cr% 3.3Mo% 16N%)大于40[4]。

我国双相不锈钢的研发开始于70年代中期,相关科研单位以钢铁研究总院[3]为代表,开发的00Cr18Ni5Mo3Si2双相不锈钢已纳入国家标准GB/T 1220-2007、GB/T 3280-2007、GB/T 4237-2007[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