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5 21:28:0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研究文献综述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1.1理财业务概述赵玲(2010)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利用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选择金融产品。

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或者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风险与收益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的方式承担。

最终以实现个人财务资源达到最佳配置,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1]1.2商业银行各类理财业务城商行理财业务方面孙从海(2012)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发行银行众多,理财业务竞争趋于激烈 [2]在农商行理财业务方面,李薇(2013)认为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主要围绕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和变革,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上,中国农业银行开始逐渐认识到研究客户和细分市场的重要性,提出了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中国农业银行行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服务、综合理财服务两大类。

[3]表内理财业务方面王轶昕和贠菲菲(2019)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仍将表内理财算作银行存款,理财固定性收益仍没有完全实现向净值型转型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兼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特征,风险最终承担人定位仍比较模糊,这也造成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大量灰色地带,成为监管机构管理的重点。

[4]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2.1理财业务发展历史私人理财业务业务的发展基础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居民的财富持有形式开始从存款和房地产等逐步向理财转变,导致理财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投资标的不断扩大,这直接推动了理财业务业务的快速发展。

周兵(2016)认为理财业务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富裕阶层的兴起,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以及客户需求复杂化[5]2.2理财业务近年发展王轶昕等(2016)认为国内银行理财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04至2008年的初始阶段,即以外币理财探路,体现为QDII在理财市场的兴旺与衰落。

第二阶段为2009年至2012年,主要是人民币结构化产品的繁荣,金池运作成为主流,银信合作达到巅峰为标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