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普惠金融自2005年提出以来,引起专家学者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其发展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等难题。随着互联网革命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国内外的共识。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界定、评价指标及对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后续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评价指标;经济增长

一、引言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将其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发展和推动普惠金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是各国金融发展的重点。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排斥现象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2016年,我国正式发布《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G20杭州峰会上,我国提出制定《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并再次明确我国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发布和“2019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的召开,实践表明,展现出高覆盖、低成本优势的数字普惠金融是在“互联网 ”时代下解决当前普惠金融现实难题的有力手段。

  1. 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的界定

现代形态的普惠金融经历了“小额信贷模式阶段—微型金融阶段—传统普惠金融阶段—数字普惠金融阶段”。尹应凯、侯蕤(2017)指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分为“传统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金融科技” 三个阶段。

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列举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具体内容,比如通过电子货币、支付卡和常规银行账户,开展各项传统金融规划和银行对账服务。2016年10月,由盈灿咨询联合网贷之家及第一财经陆家嘴杂志共同推出《2016数字普惠金融白皮书》,系统地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指在移动互联、网络和通信服务、移动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上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对原有产品的数字创新和新兴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Daniela和Sally(2017)指出数字革命为金融包容性增添了新的层面,而全球金融则为将贫困家庭“定性”为金融资产的生产者提供了新的形式。Rizwan和Catherine(2019)指出促进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数字金融来刺激金融包容性。

近年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在不断地更新与丰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