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配送网络与公交网络的耦合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2022-05-20 10:05

1 国外研究现状

因为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美国拥有雄厚的财力进行大规模建设,实现了公路网络化,美国家庭小汽车普及率很高,农村地区客运模式以小汽车出行为主。采取严格规划控制的日本、欧洲等国家[1],以MRT、小汽车、专用大巴相结合的农村道路客运模式,实现了公共交通系统与城镇发展互为依存的良性循环。美国大部分农村区域已经实现了公交运行,大概有上千个公交系统,很多系统在政府的支持下实施的。并且政府部门担当着运营主体的角色,并提供公益性服务。只有少部分是私人运营。还有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使农村客运和合理的运营模式的研究,是农村客运建设后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于重视农村交通问题,渐渐地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ARTS)作为第六届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个先进的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2]

在国外发达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对农村物流并没有太多的专门的研究。这是因为经过对物流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点布局、运输网络、设施选址及网络设计等方面,国外的农村物流在储运手段、信息传递方面已经实现了现代化。Dondo, R. G. amp;Cerda研究了车辆运输路径的问题,从网络节点的布局及运输路线方面来寻找一套低成本运输网络[3]。Robbie T. Nakatsu等人介绍了一种系统LogNet, 为物流企业在物流网络设计方面给予模型推理技术,解决了仓储设施选址、物流网络的设计与测试问题[4]。D. Vanecek, D. Kalab 等人重新认识农业物流的特殊性,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来分析物流在农业中的建设与运营[5]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结合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实例,总结了未来在改善城市到农村物流系统运作模式的趋势,列出分时段配送,以及采用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等不同的运输模式的例子。客货联运在货运中的发展变迁,涉及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多种交通工具,例如轨道交通、客运交通、海运交通。

2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农村地区客运网络特征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乡村道路发展迅速,特别是交部开展的“村村能”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为农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农民足不出村便可以乘坐客车出行。大大改善了以前农民出行难的历史问题。以南昌大学的张文刚[6]和长安大学的郭雯雯[7]以为代表的学者对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建设进行了研究。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有以下问题:农村道路客运经济和交通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客运站点建设困难,建成的客运站点利用率普通不高;经济效益低,客运企业难以生存;客运服务方式不适应农民出行特点;市场分散,管理难度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策措施是:政府主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完善规划,推进农村道路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客运线路,提高客运服务水平;采取针对性的运营管理模式,完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突出公益性,提供政策环境;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拓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服务等。以马奎杰[8]为代表的学者分析农村道路客运场站在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管养等方面的问题,启用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以王彦芳[9]为代表的学者以甘肃天嘉交通运输集团发展农村道路客运为例,分析了农村道路客运班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等对策。王东升[10]在研究农村公路客运网络规划布局的应用中采用最小树方法,找到最短树。营运路线应该尽可能在最短树的支上运行。允许最短树上临近的两点连接,同时允许隶属于不同营运线路产生回路,以保证线路直达。东南大学过秀成[11]等分级优化线路发车频率,选取合适车型,优化运力调配,有效整合运力资源。按照线路功能及客流强度,将城乡公交线路划分成四个类型:快运线、普运干线、普运次干线和普运支线巴;研究分级线路发车频率确定方法[12]

(2)关于农村地区物流网络特征的研究

我国学者在农村电商物流车辆路径优化等方面做出定量研究。陈国伟[13]考虑在农村电商目前发展的初级阶段,采用循环取送货模式解决运输不经济问题,构建了县镇一级的农村电商物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李宇[14]结合柞水县的特点和网购消费现状,构建了有能力约束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来减少运输成本,并应用了混合禁忌搜索算法加以求解。谷孜琪[15]基于农村电商物流的现状,提出一种双向物流运作模式,把农产品、消费品和农资品在一个电商平台下统一配送,引入货物混装约束构建了以总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朱大林[16]根据我国农村物流运作的实际情况,拟构建的模型可以选择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网络体系概念模型,将农产品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由传统的推式配送改为拉式配送体系,进行物流链上各环节的一体化管理,即横向物流管理。宋巍[17]分析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排序,得出阻碍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对河南省农村发展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农村物流网络,分别从县、乡、村三级节点的建设,道路网络的完善以及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来发展农村物流网络。基础网络建设以及网络布局研究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魏新军[18]根据山东省农村物流发展的经验,建立了基于道路运输的山东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规划,致力于农村物流三级物流网络建设、道路网络建设及信息网络建设'郑斌、杨华龙[19]等人解决了县域内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建立了基于现实公路网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

  1. 关于运输耦合方法的研究

为分析云南省市县尺度下公路运输系统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戢晓峰,李武,欧思嘉[20]将公路运输系统划分为公路交通供给和公路运输需求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对地级市和县(区)尺度下公路交通供给与城镇化、公路运输需求与城镇化之间的空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OLS模型、SLM模型和SEM模型得到了了市县尺度下公路运输系统和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关系。陆欢[21]基于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两者的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戢晓峰, 李俊芳, 陈方[22]基于云南省旅游客运包车和公路班线客运的实际数据,分别获取了旅游客运和班线客运的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并对两者进行了耦合协调测度。分析与讨论了旅游客运和班线客运空间运输联系耦合特征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客运组织与旅游交通优化对策。戢晓峰, 郝京京, 陈方[23]基于ArcGIS可视化平台,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可达性,并构建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节点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获取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引人耦合协调度概念构建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耦合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3 研究现状总结

综上,国内外研究农村地区配送网络与公交网络的空间运输联系耦合特征分析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地区客运网络特征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道路客运发展进行的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外学者对农村道路客运的研究,大多数针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经验和特点,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国内针对农村道路客运开展的理论研究,有的缺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有的主要参考城市公共客运的做法,没有从农村道路客运实际出发,实用价值偏弱。国内一些针对地方农村道路客运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总结现状,看待问题视野有局限,挖掘深度有待提高,对策存在盲目借鉴的弱点。国内一些针对农村道路客运站场建设的研究与实际需求结合的准确度有欠缺,研究中存在机械模仿的实例。由此,本文进一步对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加强研究,提出科学、有操作性的措施尤为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