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快递超市网点配置与运营管理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3-14 19:59:05

前言

互联网时代使网购成为主流购物方式之一,推动网购消费者规模不断扩大,飞速发展的快递行业需要提质增效,杨聚平提出过打通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1],以使得实现贴近现实、方便用户的自提网点配置成为可能。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快递超市这一网点的研究,本文希望开辟一个快递行业末端网点运营管理的新思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打造快递行业在本校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并基于此管控模式重点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校末端网点设施设备配置建设。依据宋玲玲的调查显示我国主要的快递企业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2],加盟制与直营制的核心区别在于网络组织的开放和封闭,直营制自上而下统一负责,而加盟制体现了众包、开放的特点,本校常见的主要是四通一达的加盟制和顺丰的直营制。在快递行业全国布局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面对加盟快递企业居多、末端控制力不足的实际状况,快递业于城市内部区域的配置管理优化是进一步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通过部分中外文文献对比发现,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常用末端配送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但都不影响物流在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表明,年轻人是网络购物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大学生住宿本身就可以成为重要的货运产生者。但快递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校园管理带来了困扰,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购物体验需要与高校特殊管理下快递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高校快递管理存在的问题

胡海、熊巧等在《武汉高校校园快递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一些高校快递服务点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管理不规范、运营管理不规范、市场竞争压力大等,提出了针对服务满意度偏低、安全隐患大、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3]。与快递自服务网点相对应的,送货上门服务在本校最常见的体现方式莫过于外卖配送服务,王龙凡指出,外卖配送服务在高校内容易产生缺乏统一管理、缺乏针对性服务等问题[4]。送货上门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在末端物流构建共同配送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肖燕飞指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利益分配不协调、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更准确数据、模型脱离于实际等问题[5]

高校快递研究现状及解决方案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尽管自助提货服务于送货上门服务相比,是略有优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YUEN K F的调查显示送货上门仍然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更受欢迎的最后一英里送货方式[5]。CHERRETT T以南安普顿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UCC(城市整合中心)[7]量化相关成本和问题,为解决线上购物产生的末端配送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对南安普敦14个宿舍的快递员活动进行的分析表明,使用合并交付的快递员车次可以从每天56减少到1。 快递大厅工作人员由于减少了日常运营中断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将增加实施该服务的成本效益。

在我国,包括本校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用户自提这种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方式提货。王云佩曾提出过建立校园快递中心的构想,整合业务形式存在差异的各类快递公司,以解决校园快递代理点过多、承接业务有限的问题[8],并结合高校学生的培养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学生自主管理方案,任大勇更是从校园管理、服务师生和专业实践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9],突出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景彦荣结合高校校园规划管理发展要求、大学生校园快递服务的需求特点、快递企业运营方式三方,进行三方联动、共建共赢的对策研究,是建立一个智能化、充满活力兼具动态调整的校园物流末端配送平台不可多得的解决方案[10]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各行各业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的大环境,杨士涓提出了智能快递柜在高校推广应用的必要性[11],将大大提高高校末端配送的时间利用率。邓旭宇、谢永梅等认为,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作为电商和网购消费者之间保证其交易顺利完成的最后终端,其运作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将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12],杨士涓、周燕蓉等提出构建“互联网 ”时代下的创新型高校校园快递配送模式[13]势在必行,杨士涓、周燕蓉等认为,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校园快递服务,更适合各大高校广大学生的需求[14]。如何在满足校园客户需求的同时尽可能优化物流系统资源的配置,杨晓红等人给出了基于SERVPERF的综合配送模式[15],有效减少了甚至避免了校园配送业务中的二次配送,大大提高了配送服务质量。

网点配置与运营管理研究

依据郑欢的衙门就表明,根据顾客需求,优化开放的服务窗口数,实施动态管理,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成本[16]。排队论方法的主要数据来源是饶雪平的依据调查假设的客流状态,从而建立客流排队模型,依此推导出相应的指标公式[17],李如琦曾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例,在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基础上,以充电设施系统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充电设施费用最优模型[18],进一步论证了排队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外,刘明姝通过利用排队仿真系统,得出配置不同数量服务台时的能力运用率、乘客平均排队长度和平均等待时间等系统运行指标,以分析服务台的能力利用、服务水平和成本状况[19]。刘敬贤、赵树进等发现,此法同样可用于构建基于港航行为和船舶行为的大型海港主要航道船舶交通流宏观预测组合模型[20]和建设以病人流为中心的医院模型[21],大到航运、精到医院、简到超市,无不突出其运用的广泛性。此外,曹晋华等考虑到快递运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部分服务窗口的瘫痪,这类服务台可能失效的排队系统,无论从排队论的的角度,还是从可靠性理论的角度,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22]

研究总结

以往的关于优化校园快递网点的研究都是偏向于针对整合不同快递代理,进行统一管理的建立校园快递中心的构想,以此来尽可能优化物流系统资源的配置。而在校园快递已经趋于整合的本校,整合代理,建立中心显然市行不通的,因此,如何优化网点配置与运营管理,就成为了优化本校校园快递的关键。

综上,运用排队论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快递超市取件的平均队长、平均等待时间、站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数据结果,再通过优化服务窗口的数量、单窗口工作人员数量等配置因素,以期缓解学生取件压力,提高快递超市运营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