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街区制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改善设计——以锁金街道为例文献综述

 2022-05-06 08:05

1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转型和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增长,大量农村人口甚至外国人口流入国内,私家车拥有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2016 年 12 月 21 日晚,针对城市问题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建议在原则上规定我国城市不再建设传统的封闭式小区,并应当逐渐打开已经建成的单位小区,开放内部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最大化,有效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系统不灵活的问题。但在进行街区制推广的过程中,城市区块之间的固有联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联通性提高的同时,路网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这就引发了各类问题,需要在街区制理念下进行城市道路交通改善设计,以配合未来街区制的普及,优化路网格局,增进社会交流,在道路设计改善时更多的考虑人性化与联通性,强调以人为本。同时也需要在进行改善设计时顾及原住民以及周边地区建筑与人的关系,在打破封闭“围墙”时,尽量做到安抚市民减少安全性的缺失感。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转型和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增长,大量农村人口甚至外国人口流入国内,私家车拥有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2016年12月,对于各类城市问题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建议在原则上规定我国城市不再建设传统的封闭式小区,并应当逐渐打开已经建成的单位小区,开放内部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最大化,有效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系统不灵活的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迅猛增长,城市人口激增,交通拥堵的问题日渐浮出水面,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广“街区制”,其推行的“开放式、小街区、密路网”为当下最受认可的城市建设方案,旨在打开封闭小区与传统单位大院,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建设结合了人际交往、交通运营以及生活属性的综合性道路。科学严谨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交通信号灯 、标志线 、隔离带设施 、电子监控等设施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

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我国学者探索测量了适应国情的街区尺度,而基于街区制理念的道路交通改善设计可充分发挥街区的交通便捷性和生活功能多样性。将街道设计的服务主体从“车”逐渐转变为“人”,由街区制理念引导并在人本街道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街区道路网改善设计、横断面改善设计以及交叉口改善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交通服务,全面提升街区制理念下的各方面交通体验,优化小型街区交通与城市总体交通规划的关联性。街区制的推行需要因地制宜,对城区进行严密的现状调查与规划,新建城区需要考虑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引进街区制,尽量在城区基础建设、交通设施等方面体现出街区制的人本特性;在已建成的城区推行街区制改革时,需要考虑原生街道的功能性与服务主体,在重视居民生活体验的前提下融合街区制理念,为道路交通提供良好的优化方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街区制理念

在美国街区制的成长过程中,纽约中心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自1776年美国建国开始,纽约市的发展何其迅速,当时的纽约政府聘请了资深的测量师兰德尔作为纽约市区发展的首席规划师,编制了纽约城市格网规划。兰德尔团队一共测定了155条东西向道路以及12条南北向大街,道路围成一条狭长的街区。每个街区的建筑用地南北向净宽约为61米。团队在纽约城精准的丈量,使得混乱的街道盘踞为井然有序的城市道路网络,做到了城市街区与市区格局浑然一体,对当时的城市格局经济等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这种地块尺寸划分最符合当时条件下的房地产开发,符合多数资本家经济利益,因此纽约城市街区划分方式成为美国诸多城市沿用效仿的标准[2]。在此背景下形成的街区划分可看作街区制的基础模型,为以后的街区制道路网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全面了解社区管理者、居民、物业、企业等多方利益 主体的需求和态度,为街区制政策的细化提供理论和现实基础,同时,吸收和借鉴传统居住形式的思想精华[3]。它仍需要社会的积极指导与广泛关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值得推广与进一步的研究[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