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0:08

聚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的研究

摘要:本课题以聚多巴胺对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影响为主题,综述当前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的基本方法和相应的原理,介绍多巴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状况,介绍多巴胺的自聚过程及其对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表征方法及主要的改性结果。基于当前的进展状况,研究多巴胺及其聚合过程对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的影响效果与规律。

关键词:聚多巴胺;比表面积;自聚合;表征

1文献综述

1.1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 (carbon nanotubes, CNTs) 是在 199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独特的纳米中空管结构使它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 如催化剂模板, 量子导线和超级纤维,所以从其一发现就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 到目前为止, 人们已经找到了许多可以制备CNTs的方法, 如电弧放电法、激光石墨法和碳氢化合物催化列解法.。但所有的这些方法所制备的 CNTs 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就是 CNTs 的比表面积不是很大, 特别是多壁碳纳米管, 一般只有200 m2.g-1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CNTs在气体吸附材料。碳纳米管由于其髙比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纳米颗粒之间十分容易发生团聚,分散不均匀,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碳管的功能化改性就成了其研究范畴内一个重要难题。一般采用共价键、非共价键和管内的填充等改性方法。

碳纳米管自被发现以来,就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电学、光学和功能复合材料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碳纳米管本身具有高度离域化的pi;键和极大的长径比,在溶剂中极易发生团聚和缠结,这大大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应用[2]。多巴胺(3,4-二羟基-苯丙氨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分子,含有邻苯二酚官能团,在碱性有氧的条件下能够发生自聚合,粘附在任何基材上,且不改变基材的固有性质。聚多巴胺层上具有活性官能基团,能够作为二级反应平台,引入其他功能性高分子,从而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修饰。

碳纳米管(图1)可以看作是由一层或数层石墨平面层卷曲而成的同轴管状分子。其管身一般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网格结构组成,且六边形网格结构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形成空间拓扑结构[3]。碳纳米管的碳原子构型以 sp2杂化为主,间或出现sp3杂化键,即形成的化学键会同时具有sp2和sp3混合杂化状态,而这些p轨道在片层外彼此交叠,逐渐形成高度离域化的大pi;键。这也使得碳纳米管能够与其他大分子发生共轭反应,进而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组成 CNTs的石墨烯的层数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和多壁碳纳米(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通常在 0.6-2 nm 之间,且表面构成简单,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而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可由几纳米至几百纳米,且随着层数的增加,层与层之间缺陷增多,表面的化学结构也趋向复杂化,化学反应性也随之增强。因此,在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时通常使用多壁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使得碳纳米管具备了很多优异的性质。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展现出高的抗拉能力和弹性模量。在密度相对较小时,其抗拉强度可达到 200 GPa,而对于拥有理想结构的单壁碳纳米管,其抗拉强度最高可达到 800 GPa,弹性模量与金刚石相似,可高达 1 TPa[4]。目前的生物医用材料多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优点为生物相容性良好,但缺点也很明显,通常机械性能差,无法满足医用材料的要求。若利用一定的技术将传统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复合制备新的材料,可使复合材料在拥有原来高分子材料优点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5]。

图1 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