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文献综述

 2021-11-05 07:1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引言卤化银是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及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并成为目前无机合成化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卤化银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光致变色材料、照相感光乳剂等。

而晶体无机-有机杂化半导体是一类非常有趣和独特的功能材料。

这些化合物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是它们能够混合无机或有机组分固有的(良好)性质,以及创造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不可能由单独的对应物,而是由于它们在纳米级界面上的键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设备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包括但不限于光伏和固态照明。

基于以上关于卤化银和晶体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研究,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将卤化银和有机无机杂化制备卤化银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得出它们的表征,通过观察他们的表征得出相应的结论。

采用一体式制备方法。

二、正文卤代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代表了固态化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和令人着迷的物理性质,以及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转换非线性光学器件、各向异性电导率、白光发射和铬酸盐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作为卤代金属化物杂化物的一个分支,d10碘-银(I)/-铜(I)杂化物在两个方面特别有趣:(1)它们的结构多样,具有不同的阴离子维度,这是因为银(I)/铜(I)离子的不同配位几何结构(线性MI2、三角形MI3、四面体MI4和八面体AgI6)、碘离子的可变连接模式(末端和2-8桥连模式)以及M-I键的有利动力学和低能量;(2)在功能上,富电子的碘代银酸盐/铜酸盐(I)显示出可调的半导体性质和有害的物理性质,例如它们的介电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可见光光催化作用和铬酸盐作用。

1991年,Jagner和Helgesson等人对固态卤代铜酸盐(I)和卤代银酸盐(I)的结构以及阳离子性质对金属(I)配位数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