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K2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文献综述

 2021-10-17 18:54:4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JAK(Janus kinase)激酶是一类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该激酶家族有4个成员:JAK1、JAK2、JAK3和TYK2,通过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 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

许多小分子泛JAK抑制剂已被监管机构批准或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2]。

在最近研究中发现JAK家族中的特异性催化失活假激酶结构域(JH2)可以为选择性的TYK2抑制发现提供理想的变构位点,Wrobleski,Moslin等,来自Bristol-Myers Squibb(BMS)的研究人员现已发现有化合物可高选择性抑制TYK2,已针对银屑病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个靶向JH2的变构TYK2抑制剂候选药物[4,5],TYK2抑制剂的研究非常具有应用意义。

1、 酪氨酸激酶2(TYK2)靶点研究酪氨酸激酶2(TYK2)是JAK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它调节白细胞介素-23(IL-23),IL-12和I型干扰素(IFN)受体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

我们可以通过阻止它的假激酶结构域(JH2结构域)与激酶结构域(JH1)之间的自我抑制性相互作用来抑制受体介导的TYK2活化,导致下游信号转导和STAT依赖性基因转录的阻断,来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

TYK2已经成为免疫疾病治疗的热门靶点 ,大量证据支持TYK2的选择性失活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有前途的治疗策略,具有最佳的安全性平衡,可用于治疗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克罗恩病,牛皮癣等[3]。

此前,周蕾等人的研究表明,TYK2的表达与乳腺癌、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麻风免疫也有密切关系[21-24]。

2、 TYK2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2.1 JAK族其他抑制剂2.2.1 Tofacitinib (1)是JAK1,JAK2,JAK3的泛JAK抑制剂,在较小程度上抑制TYK2,它已成为第一种经批准可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2012年。

在银屑病(PSO),银屑病关节炎(PsA)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晚期III期临床试验中也有一项获得了疗效,并且最近获得了FDA批准用于治疗活动性PsA和中度至重度积极的UC。

但由于临床疗效和长期安全性问题,FDA在2015年拒绝批准1用于治疗PSO。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