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苯醚甲环唑检验方法评价文献综述

 2021-10-19 22:35:5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苯醚甲环唑的化学结构以及检测方法文献综述:1.1苯醚甲环唑特性及检测方法:苯醚甲环唑也被称为恶醚唑。

外观为白色固体,熔点76℃,沸点220℃/4Pa,蒸气压120nPa(20℃)。

溶解性(20℃):水3.3毫克/升,易溶于有机溶剂。

≤300℃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化学结构为: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哑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顺,反比例约为45:55)。

化学式:C19H17Cl2N3O3分子结构式见图-1。

图 1实验室即将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将采用GB 23200.113-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中规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植物性食品中苯醚甲环唑进行检测,在本实验室中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获得满意结果是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基本条件。

1.2苯醚甲环唑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搬上社会热点舞台,受到了大众广泛关注,关于农残检验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中苯醚甲环唑作为重要的杀真菌剂之一就得到了极大重视[2]。

苯醚甲环唑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从而损坏真菌细胞膜的生理作用,导致其死亡。

具有保护和治疗农作物的功效,效用期长,使用广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