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株共生真菌固体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细胞形态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17 09:08

植物共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研究

摘要:稻瘟病菌是世界危害最大的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它引起的稻瘟病严重威胁着水稻等谷类作物的安全生产。目前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易变异,抗病品种选育时间较长,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环境,寻找有效的生物防

治途径对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生物农药具有低残留、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杀菌剂。探索、利用生物农药,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在稻瘟病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植物共生菌长时间与宿主共同进化,往往拥有特殊的代谢途径,产生结构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性极大,为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源头线索。研究发现,以植物共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为原料研制生物农药以防治水稻稻瘟病是一项很有前景的工作。

关键词:共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稻瘟病;生物农药

一、文献综述

引言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全球近50%人口的主粮作物[1]。然而,水稻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水稻稻瘟病是全世界种植水稻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该病一年四季都会对水稻造成危害。一般发病可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颗粒无收[2-3]。因此,稻瘟病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利用化学农药和抗水稻稻瘟病品种仍是防治稻瘟病的普遍的措施,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及抗稻瘟病品种单一使得稻瘟病菌产生了生理小种致病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复杂性;再者由于化学农药的毒性和长期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从而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4]。为此,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保护水稻的产量,发展生物农药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很好的一个方向。

生物农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6],微生物源的生物农药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生防机制主要包括拮抗作用和诱导抗病性。拮抗作用表现在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及侵入丝形成等[7],还有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可以破坏稻瘟病菌细胞壁的结构。张翠荣等[8]研究发现柠檬醛可以破坏稻瘟病菌细胞壁的多糖结构,不但稻瘟病菌菌丝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细胞超微结构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菌丝细胞的渗透性、细胞质、隔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柴家乐等研究发现从矶海绵中提取的几株共生真菌固体代谢产物可能对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

1 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