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和海藻糖影响异色瓢虫体内糖脂等物质含量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6 03:08

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现状

摘要:瓢虫是农业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由于化学农药在控制病虫害时造成了严重的3R问题,要求作为绿色的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方法的生物防治的大力发展。以天敌昆虫为主的生物防治的大力发展进一步要求了天敌昆虫的大规模人工饲养,以实现更有效的生物防治。瓢虫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其人工饲养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但仍存在发育历期长、繁殖力低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现状,从化学规定饲料、昆虫源饲料和非昆虫源饲料这3个方面展开了瓢虫人工饲料配方的介绍。并介绍了人工饲料对瓢虫生长发育、繁殖和体内糖脂等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规模化饲养瓢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瓢虫;化学规定饲料;昆虫源饲料;非昆虫源饲料;生长发育;繁殖力;糖脂等物质含量

瓢虫种类繁多,属于鞘翅目多食亚目扁甲总科。目前,已知约有500属5000种[1-2]。其中,捕食性瓢虫约占种数的80%,以捕食介壳虫、叶螨、蚜虫、粉虱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主,多数为害虫的重要天敌,因此也被用作天敌昆虫应用于生物防治。瓢虫用于生物防治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在18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早成功引进瓢虫,作为天敌昆虫来防治吹绵蚧。据统计截至2004年已有6个亚科近42种瓢虫被从原产地引入应用地区,并成功定殖,发挥防控害虫的作用,并且每年还有新的种类被陆续引入[3]。为了更好地进行生物防治,瓢虫的人工大规模饲养非常重要,对于饲养所需的人工饲料也有了很多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黑缘红瓢虫、龟纹瓢虫等捕食性瓢虫的人工饲料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利用捕食性瓢虫开展生物防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天敌昆虫,瓢虫在生物防治上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应用,其中国内外学者均展开了多项研究。我国捕食性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4-6],最先中心在昆虫源,后转移到非昆虫源上,有不少成果。最早用于人工饲料的主要成分使Smirnoff[7]在1958年使用的猎物干粉,实现了多种捕食性瓢虫的人工饲养。在这之后,对于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由猎物成分转向非猎物成分,并进一步向非昆虫源成分发展。国内外生防学者先后对多种捕食性瓢虫,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等的人工饲料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人工饲料均对瓢虫有一定影响,主要在化蛹率、体重、羽化率等方面,特别是对生殖力的影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殖力低下也成为了瓢虫人工饲料发展的瓶颈[3]。近年来,有近百个人工饲料的配方被提出,但效果均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8]: 生殖力下降,包括产卵率、孵化率低和幼虫存活率低; 饲料配方复杂的同时应用率低、成本高等,难以满足目前生产的需求; 在大规模适应工厂化生产时,技术和工艺不够成熟; 成虫冷藏时饲养器皿和冷餐技术不够完善等。

2瓢虫人工饲料配方研究

不同天敌昆虫人工饲料差异较大,所含的营养成分差异也较大,但大多包含蛋白质、脂质、维他命、碳水化合物、水等物质。作为一种天敌昆虫,瓢虫的人工饲料亦包含这几种成分。根据饲料配方成分以用途的不同,瓢虫人工饲料可分为化学规定饲料、昆虫源饲料和非昆虫源饲料三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