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CA72-4评估迈瑞和罗氏两家免疫分析仪的长期稳定性文献综述

 2023-10-07 08:10

文献综述

  1.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又称冷光,最早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发光现象。1888年,德国的Wiedemann首次描述了化学发光现象的基本原理,即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结果。化学发光根据其反应介质的状态可以分为气相和液相两大类,而液相化学发光应用最广。常见的发光试剂包括鲁米诺类、吖啶酯类、1,2-二氧杂环丁烷类及过氧草酸酯类等化学发光体系[1]。化学发光放大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将酶或其他非放射性标记物标记于抗原或抗体,然后与已知抗原或抗体反应,标记的酶使反应底物进行发光,经光电倍增管测量后可得到被测样本的每秒钟发光计数(CPS),再根据内置的标准曲线将CPS转换为样本的浓度值[2]。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使抗原一抗体的反应时间缩短,特异性程度和灵敏度得到提高,同时辅以单克隆技术的应用,使整个反应的全自动化实现成为可能,并一改过去依赖于手工加样,再交由仪器测量的半自动化技术的局面,也是近十年来免疫检验技术的一个飞跃[3]。CLIA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标记物有效期长、检测范围宽,可实现全自动化等[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moassay. CLIA)是将发光 免疫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一种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5],发光物标记的 CLIA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如吖啶酯,在反应体系中发光物质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时释放大量自由能,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该激发态的中间体由最低振动能级回到稳定的基态,各个振动能级时产生辐射,同时产生能量,多余的能量即为发射光子,从而产生发光现象。利用发光信号的测量仪器,分析接收光量子的产量,通过计算机系统转换成被测物质的浓度单位。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稳定性高、便于实现全自功化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尤其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深受检验医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好评。在国外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检验和科学研究,近年來,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国外已开发出多种化学发光物质、 CLIA系统,以及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自动化免疫分析检测系统的发展主要围绕在固相载体和发光体系两大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①采用的固相载体有塑胶微粒、超顺磁微粒、弹性塑料管、塑料珠等,其中磁微粒具有包被量大,易于实现自动化的优势,全球主要自动化免疫分析仪主要采用微米级超顺磁微粒作为固相载体。通过化学键直接将生物活性物质连接在磁微粒表面;或者采用链霉素- 生物素、荧光素-荧光素抗体体系连接生物活性物质。②采用的发光体系有直接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酶促化学发光三种。其中直接化学发光法主要有吖啶酯、异鲁米诺发光体系,酶促化学发光还可分为辣根酶和碱磷酶体系[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