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重建文献综述

 2021-10-14 20:54:0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现代慈善事业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公众也越来越关注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媒体夸大负面报道以及缺乏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极度下降。为了更好地进行慈善组织的工作,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慈善组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切实有效地解决慈善组织存在的危机,重建慈善组织的良好形象,成为当前我们特别重要而且相当紧迫的课题。目前关于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的研究,具体从以下几点研究:

一、关于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慈善组织:闫妍在关于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途径研究中提到,慈善组织是一种面向社会接收各种捐赠,并帮助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致力于扶贫济弱、赈灾救助、社会福利、助学等传统的慈善项目。崔树根、朱玉知在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浅析提到关于慈善组织的界定,他们指出:弗里德曼将组织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其中非营利组织又分为慈善组织和公共服务组织。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只有从事慈善活动的非营利组织才能称为慈善组织,或者说慈善组织是面向社会接收各种捐赠,并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组织。

慈善组织公信力:殷瑜在论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重塑中提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所谓公信,公即公众,信即信用、信任、信赖。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程度或慈善组织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尚洪剑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探析中指出:公信力就是慈善组织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自身的运营相关资讯,同时对于自身开展的每项社会活动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最终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与支持的一种能力。

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意义:闫妍在关于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途径研究中提到其意义如下:第一,促进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第二,有助于社会贫富差距的调节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三,促进了慈善组织的合法化建设。第四,有助于对于慈善组织自身的发展。王芳芳在对慈善公信力、透明度的认识中提到加强慈善公信力、透明度的意义:慈善组织自身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问题是阻碍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加强慈善透明度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公布善款的来龙去脉,加强慈善的透明度,可以增强慈善公信力,可以防止个别人利用我国慈善的"不透明"谋取利益、防止慈善制度的腐败,可以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捐赠者和受赠者,可以保护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关于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慈善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扶贫济困、救灾助孤、发展教育等有利与公众福利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但长期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崔树银、朱玉知在: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浅析一文中指出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如下:1.缺少规范慈善组织的法律。2.慈善组织官办色彩浓。3.慈善组织使命感缺失。4.信息不公开。高梦梦、蔡勤禹在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弱化原因分析及对策中慈善组织公信力存在以下危机:1.大量慈善组织难以浮出水面。2.我国的慈善组织具有双重人格。即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性和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3.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及其内外运作存在缺陷。4.慈善组织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有效性不足。张玉静在其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以政府为视角一文中指出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存在以下问题:1.合法性不足,遭到公众质疑。2.独立性缺乏,行政色彩浓厚。3.承诺性缺失,信息不透明。如中国母亲胡曼丽事件,郭美美事件等。4.绩效水平低,无法满足公众需求。

王晓慧在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及建设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低;其次,慈善组织的形象差;最后,慈善组织的知晓度低。殷瑜在论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重塑一文中指出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存在下列问题:1.公募性慈善组织行政主导现象严重,民间慈善组织身份难以解决。2.大多数慈善组织信息不透明,难以达到公众要求。3.政府对公募性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第三方机构监督评估。4与慈善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不完善。陈东利在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路径选择中提出当下我国的慈善组织面临以下几点危机:首先,官办慈善机构缺乏有效监管。其次,民办慈善机构缺乏合法地位。再者,慈善法规不足使慈善组织失范。最后,信息不透明使慈善组织备受质疑。

吴慧敏在浅析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中提出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如下:1.慈善组织或相关人员贪污善款。2.公众对慈善活动缺乏热情。3.难以定位的受捐人和捐赠人。陈桂光在他的文章塑造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中写到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弱化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慈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2.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适应。3.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备。4.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孔云梅在她的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公信力缺失的原因与防范中提出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存在以下几点危机:首先,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其次,慈善组织缺乏健全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再者,慈善组织对政府依赖过多,缺乏独立自主性。最后,慈善事业领域专业人才匮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