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点播”模式对网络剧发展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1-12-13 21:39:05

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对付费视频、超前点播以及营销策略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与理论论述,进一步根据相关理论和实例对本研究理论所涉及的顾客消费信息、顾客感知、视频播放量等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和测量。

一、相关概念1、网络剧网播电视剧本质上仍是电视剧,目前网播电视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选择在互联网平台独播的电视剧;另一类是网台联动播出,但优先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的电视剧。

视听行业业界和观众普遍将这部分剧归类于网络剧范畴。

2、超前点播超前点播是视频网站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可以提前解锁剧集内容。

超前点播的电视剧以IP改编为主,占比超过八成,其中绝大多数是小说IP。

超前点播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通大结局,另外一种是多看N集;超前点播的通行价格为3元/集,有一小部分作品提供限时打包购买折扣。

二、相关理论基础1、感知价值理论:感知价值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来自感知层面的收益和成本的对比权重,产品的内容、服务、功能、体验决定了消费者的感知收益和感知损失。

消费者综合这两个维度后,对不同感知的价值赋权从而决定了付费态度与行为。

莫温(Monroe)在感知价值研究中提出了感知代价的概念,当感知收益大于感知损失,消费者的价值感知为正面,反之则为负面感知。

2、价格歧视: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的概念最早出现在Pigou(1920)《福利经济学》一书中,他认为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并最终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