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基础研究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8 19:58:05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突破性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通过成功的开展突破性创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对技术后发的国家和企业而言,提升自身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企业内部基础研究又是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驱动力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研究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基础研究,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基础研究和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文献,对企业内部基础研究和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研究的相关研究1.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企业是否应该开展基础研究,国内外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开展基础研究还是有必要的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内部基础研究活动具有很强的企业问题导向作用,与企业本身特殊需求直接相关,企业自身开展基础研究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外部研究机构能否正确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以及是否愿意进行单一企业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也是要考虑的(Pavitt[1],1987;Rosenberg[2],1990;Cohen和Levinthal,1990[3];Mowery[4],1990)。

其次,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投入水平高的企业能更能有效地从外部知识中受益基础研究为企业提供学习机会,是企业建立与外部机构合作交流的桥梁,也是促使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获得市场先发优势或成为快速跟进者的基础(Rosenber[2],1990;Cohen 和Levinthal,1990[3];Beise和Stahl,1999[5])基础研究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学习行为和选择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赵兰香[6],2003)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从事内部基础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温珂,李乐旋,2007)[7]2.基础研究的影响因素 基础研究相当重要,因为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企业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温家宝[8],2009)。

与主要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相比,我国对于基础研究投入长期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基础研究的投入总量规模还是强度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的产业模式,政府投入力度,产学结合协同创新能力等。

那么企业该如何开展基础研究呢?对企业而言,其市场性质决定了只有产业需求驱动型基础研究才是企业的研究方向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不仅能提高企业基础研究的积极性,而且由于紧密联系产业趋势和市场需求,还极大地保证了研究的效率和对产品/工艺创新的支撑,因此对企业是一种有效的基础研究模式(夏保华[9],2012)。

企业在开展基础研究时应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开放环境下,企业通过合作研发购买专利组建联盟等方式将各种外部创新力量( 包括大学、国家实验室、科学研究院以及其它公司和工业实验室等) 组织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以内部工业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网络 (郭金明,杨起全,2011)[10](孙明华[11],2007)。

二、突破性创新的相关研究1.突破性创新的定义概念界定是深入研究的基础, 纵览国际上对突破性创新的研究,可以发现,各国学者对突破性创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这些定义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①所有关于突破性创新的定义都是从其对市场产业经济的重大影响展开的;②突破性创新是相对于渐进性创新而言, 其区别在于创新度的不同;③突破性创新产品的出现往往改变市场规则和竞争态势, 甚至导致整个产业重新洗牌包括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等途径, 使采用传统技术的公司因无法赢利而退出市场, 使市场上的领先企业溃败,新企业崛起, 产业版图大大改变(付玉秀,张洪石,2004)[12](陈劲等[13],2002)。

2.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性企业的创新发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性创新,另一种是突破性创新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了前者,循序渐进,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研究修改,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这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公司,注重基础研究,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采用突破性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普遍认为提升突破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技术进步的引擎,是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眭纪刚,连燕华,曲婉,2013)[14]。

突破性创新是开创与原主导技术根本不同的新技术规范和新主导产品,使后进企业构筑新的核心能力对产业竞争进行技术与市场双重颠覆的过程,有利于企业的产业升级(肖海林[15],2011)。

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和扩张离不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动力,从而一蹶不振,濒临破产,而突破性创新是企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在企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ller R,Hobday M,1995)[16];(刘延东[17],2011)(眭纪刚,连燕华,曲婉,2013)[14]很多企业借助突破性创新这股动力完成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战略规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