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立讯精密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2-01-18 21:53:08

全文总字数:2816字

代工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既适应了我国人工众多、就业需求大的基本国情,又能够有效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以此带动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电子产品代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 当前电子产品代工企业正面临着成本持续上涨、利润不断萎缩、订单急剧减少等多方面的挑战,依靠低成本优势的部分OEM 企业已经倒闭,部分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也有部分企业将发展战略定位于通过自主投资研发,升级做代工设计厂商,然后进一步向自主品牌厂商延伸,最终成为国际品牌厂商。

1 代工企业发展状况

早期对“国际代工”或“外包”等领域的研究基本都是立足于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分析其如何将生产业务外包,获取竞争优势(Quinn,1999),而对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的研究较少。大部分代工企业的资金和人才不足,规模较小,以从事价值链低端的组装、制造业务为主。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即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低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方向转型升级(Gereffi,1999;刘志彪,2008)。

代工企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代工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也对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起了必要的推动作用(隆国强,2003)。我国早些年依靠代工企业参加国家化分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代工生产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尽管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很快,但是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始终处于1.2-1.3之间,体现了我国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产品增值率低(顾建清,2000)。我国代工企业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对价格没有话语权,且过度依赖于委托厂商,处于被压榨的地位。

2 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成果

2.1 OEM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的代工企业升级是必然趋势,学者们对这种长期升级战略的必要性与必然性都达成一致结论。学者们多从整个代工行业来分析代工企业的整体发展路径,国内外学者对OEM转型升级模式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关于OEM-ODM-OBM的研究。Amsden(1989)以韩国企业为例提出“学习论”,认为代工企业可以通过学习,缩小与国际品牌客户的差距。代工过程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知识有助于代工企业的转型与升级(Hobday,1995;Chingamp;Wayne,2008)。技术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代工企业从OEM到ODM再到OBM的演进升级(瞿宛文,2007;刘志彪,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