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exsim的港口集装箱堆场布局优化设计文献综述

 2022-02-16 09:02

全文总字数:6715字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的与各国之间贸易的紧密发展,国际航运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依托下的港口物流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作为贸易货物中转的重要节点,合理的堆场布局与作业效率决定了货物中转的时间与效率。集装箱堆场是航运集装箱中转的场所,实现了集装箱交接和保管的功能,是集装箱航运过程中的重要作业环节。其中,集装箱堆场又由两部分组成,前方堆场和后方堆场,前方堆场是指在集装箱码头前方,为加速船舶装卸作业,暂时堆放集装箱的场地。后方堆场一般是指存放与货主进行交接空重箱的场地,是码头中除前方堆场以外的部分。因此,合理的堆场布局能够提高港口后方的空间利用率,使集装箱海运更加高效化。

集装箱后方堆场规划布局规划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分析 优化集装箱后方堆场布局,可以减少货物在集装箱码头的中转时间,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本文从港口堆场布局优化角度出发,通过可视化计算机仿真技术与数学建模方法对港口后方堆场布局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进行布局仿真,找出影响堆场作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更加合理的堆场空间布局为实际航运过程提供理论支持,提高集装箱作业效率与港口物流效率。

二、国内的现状研究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针对集装箱码头后方堆场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装箱堆场系统、堆场堆存策略、堆场布局及资源配置、作业资源调度优化等。其研究方法则主要集中于集装箱堆场系统布局方法、数学模型算法、虚拟仿真技术等。

梁承姬[1]提出自动化码头堆场空间动态分配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来求解,通过该方法可以保证堆场内同一时间段进出口箱的均衡分配,实现了各子箱区之间以及箱区之间作业量的平衡。通过对该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求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堆存模型,进一步提高堆场作业效率。

倪全慧[2]针对进口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提出避免装卸设备交通拥堵的高低作业量平衡堆存策略,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相邻箱区之间作业量的平衡,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装卸作业路上的并行堆存,从而实现了岸边集装箱船中卸下的集装箱在堆场堆存空间的实时配置。模型的计算结果,可有效实现不同装卸作业路的集装箱错开堆放,大大提高了码头的装卸效率。

周思方[3]基于客户提箱同步特征对卸船箱进行分组,对卸船箱的提箱时间区间进行估计并据此判断其提箱次序。按照同组靠近堆放的原则,以最小压箱数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箱位指派模型。通过实验提出的新堆存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翻箱率和平面箱位占用率,相比较集装箱码头现有堆存策略实现了一定改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