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ublications in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文献综述

 2022-01-06 09:01

全文总字数:1790字

文献综述

1.前言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986年11月4日。杂志的主要部分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具有很高的科技价值。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面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撑。因此,对于《自然》的翻译将促进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功能对等理论适用度很广,以语言间的共性为基础,强调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或者在读者的反应上取得对等。总之,农业科技文献翻译至关重要,要求准确无误传达信息。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现状

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他在《翻译的科学探索》(1964:2)提出“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和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在与查尔斯·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他主张“翻译要做到动态对等”。后来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986:16)中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提出“功能对等”就是译文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信息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由于“动态对等”强调“内容一致先于形式一致”,容易被人误解为“只重意义,不重形式”,因此,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1988:3)中,将“动态对等”更换为“功能对等”,两者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1990)采用东方比较研究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和西放的科学技术并系统论述了科学技术的成就与贡献。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在《论翻译》(1991:12)提出全新的概念“翻译关联法”,为功能对等理论注入新的内涵。

2.2国内研究现状

农业科技文献作为一种科技文本,在英译汉过程中要求正确传递有关农业的科技信息、取得与原文同等语言透明度的要求。刘必庆在(1998:333)出版的《文体与翻译》中,谈及科技英语文体特征时提出:“科技英语的显著特征是注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表达上的清晰与畅达。翻译时译者要避免行文晦涩,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郭建中(2000:63)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中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补充,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张龙宽和欧阳玲利(2007:66) 在《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中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探讨了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的直译与意译,以便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金丽(2010:153) 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长句翻译》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分析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比较中英句式的主要差异,探讨了科技英语长句的汉译策略。秦荻辉在《实用科技英语写作技巧》(2001:11)中,通过语法上的讲解配以大量的中英互译例句,介绍了科技英语写作方面的文体特征和句子特征。孙昌坤主编的《实用科技英语翻译》(2013:5)中,指出翻译实践,熟能生巧,主要用语料库探究科技翻译的方法。遗憾的是,虽然对农业科技文献翻译的研究已经足够,但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的分析研究却很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