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Oliver Twist文献综述

 2021-12-12 22:19:36

文献综述

  1. 前言

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刚刚问世引起了巨大反响,各种社会舆论对其评论不一,但多数都是被其深刻的社会刻画与美好愿望的表达所震撼。时至今日,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依然进行着。本文将从原作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以期更加深刻的理解《雾都孤儿》这部作品。

  1.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外,学者如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在1911年曾发表过Appreciations and Criticisms of the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文集,George Gissing 曾发表过Parentage and Inheritance in the Novels of Charles Dickens,还有一些外国大学的文学课堂也不断地在深入研究着狄更斯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可以数美国的加州大学。他们有着专业的教授对狄更斯的作品进行透彻的分析,同时每年举办一次有关狄更斯的年会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

2.2国内研究状况

在国内,21世纪10年代,对于《雾都孤儿》的研究层出不穷。如:有从资本主义弊端方面做研究的。长江职业学院的郝露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期刊上发表的“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资本主义”一文中认为,狄更斯批判抨击了社会的邪恶、不公、虚伪、腐化、拜金等丑陋现象。《雾都孤儿》中狄更斯刻画了一连串的人物:邪恶的费金、塞克斯、班布尔等等,还有良心未泯的南希,善良的罗斯、奥利弗、梅里夫人等等。狄更斯对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描写深刻的反应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讽刺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性的丑恶和黑暗。还有从小说的善恶斗争方面研究的。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的郑美娜在学理论期刊上发表的《论lt;雾都孤儿gt;中的善与恶》,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善与恶的标准。通过分析《雾都孤儿》中仁爱与暴虐在人物性格上的体现,把社会最黑暗、最丑陋的现象暴露出来,从而体现狄更斯写作的一大特点,即邪恶的人只是风光一时,最终都会恶有恶报;好人即使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是最后也会善有善报,这也是当时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一大特点。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善与恶,好与坏,自古都是人们讨论的重点。国内外的学者都花费过大量的时间探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不同,如国内学者钱中文先生就曾在《文学评论》中发表过《论人性共同形态描写及其评价问题》,深刻的解释了人性方面的问题。

  1.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从童话色彩、善与恶、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还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等各方面,各界学者对于《雾都孤儿》的研究都是比较翔实和完备的,相信在未来这部小说更多的价值会被发掘出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