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V1 V2″型复合动名词的组合方式与制约条件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27 01:11

1.文献综述

1.1日语“V1 V2”型复合动名词的组合方式研究

日语“V1 V2”型复合动名词是日语中一类重要的动词组合方式,不同学者对组合方式的分类持不同观点。寺村秀夫(1969)最初从语法角度对“V V”型复合动词进行了分类,将复合动词中保留了原词语义和语法特征的词称为“自立语”,将改变原词义的词称为“附属语”,同时根据前后项动词的组合形式将复合动词分为“自立语 自立语”、“附属语 自立语”、“自立语 附属语”、“附属语 附属语”四类(吉红2014,刘云2016)。

有学者指出寺村秀夫(1969)对于自立语和附属语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石井正彦2007,山本清隆1984,姬野昌子1999,由本阳子2005)。因为附属语原本是从自立语派生而来的,根据派生阶段的不同,是自立语还是附属语难以判定。寺村秀夫的研究并未言及自立语和附属语的分界线,因此难以判断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是自立语还是附属语,在判断过程中容易出错,以此来分类复合动词也相对困难。随后,长嶋善郎(1976)根据复合动词前、后项的修饰关系将复合动词分为四类,即“修饰成分 被修饰成分”、“被修饰成分 修饰成分”、无修饰关系以及固定熟语。长嶋善郎的分类标准相比寺村秀夫的分类标准更加明确,不足的是长嶋善郎只为“修饰成分 被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 修饰成分”这两类复合动词的分类提供了依据,没有涉及其他类型的复合动词,从复合动词整体来看并不完整。

山本清隆(1984)从句法的角度对复合动词进行分析,着眼于V1和V2对句中名词的格支配关系,按照这种格支配关系将日语中的复合动词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前后项动词均有格支配功能。例如「鞄から財布を取り出す→財布を取る/財布を出す」;第二类为只有前项动词有格支配功能。例如「本を書き始める→本を書く/*本を始める」;第三类为只有后项动词有格支配功能。例如「藪に踏み入る→*藪に踏む/藪にいる」;第四类为前后项动词均丧失格支配的功能。例如「失敗を繰り返す→*失敗を繰る/*失敗を返す」。实质上山本清隆的分类和寺村秀夫的以自立语和附属语为基础的四种分类基本一致,只是语义和句法的对应,但是相比寺村秀夫提出的以自立语和附属语为判定标准的分类,格支配功能的分类标准更加明确。

影山太郎(1993)提出的复合动词分类新方案进一步推动了复合动词的分类及研究。他提出复合动词的派生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面,也发生在句法层面。着眼于前后项动词之间的补足关系,将日语中的复合动词分为“语法性复合动词”和“词汇性复合动词”两类。“语法性复合动词”的补足关系是指前项动词描述的事件成为后项动词的宾语或主语。例如「書き始める」可以换成「書くことを始める」的说法,「歩き疲れる」表示「歩くのが疲れる」。而“词汇性复合动词”则不含有补足关系,例如「叩き潰す、立ち上がる、考え込む」。影山太郎的分类比起之前的研究,在理论上有了新突破,拓宽了复合词研究的视野,推动了复合动词理论研究的进步(刘云2016)。随着复合动词研究的不断发展,影山太郎也对自身提出的理论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影山太郎(2013)指出原本对于词汇性复合动词前后项语义关系的分类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提议以句中的格关系是由前项还是后项来决定的为标准,将词汇性复合动词进一步分为“主题关系复合动词”和“词汇体复合动词”。“主题关系复合动词”前项修饰后项,句中的格关系由后项决定,而“词汇体复合动词”中,后项修饰前项,句中的格关系由前项决定。至此复合动词的组成方式被归为三类,即“词汇主题关系复合动词”、“词汇体复合动词”和“语法体复合动词”。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现有的复合动词组合和分类方法研究做出了一些归纳总结,并提出影山太郎将复合动词划分为“词汇性复合动词”和“语法性复合动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本阳子2017),复合动词应该如何分类,其分类的标准又该如何确定,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厘定。

1.2日语“V1 V2”型复合动名词的制约条件研究

虽然“V V”型复合动词由前后项两个动词组合而成,但是并非所有动词都可以任意组合,因此我们说复合动词的组合中是存在着制约条件的。对此,影山太郎把“非对格”的概念引入日语中, 把日语动词分为他动词、非能格自动词和非对格自动词3种(非能格自动词指意志性自动词, 非对格自动词指无意志性自动词)。影山太郎(1993)主张“他动性协调原则”,认为词汇性复合动词只会有以下5种形式出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