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字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的修订——以《汉语大词典》第五册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3 22:35:34

叠字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的修订

——以《汉语大词典》第五册为例

摘要:叠字是指由形、音、义均完全相同的汉字重叠使用构成的词语,叠字研究在汉语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部历史性、民族性的大型汉语词典,也是汉语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也因其庞大,故而在叠字的收释上存在一定的纰漏。本文以《汉语大词典》第五册的叠字收释为研究对象,从删改不合的义例、弥补孤证的不足、提前滞后的书证、修改错误的释义、增补遗漏的义项等五个方面举例说明叠字研究对大型语文辞书修订的意义。

关键词:叠字; 汉语大词典; 修订

一、选题缘由

叠字,即单音节字叠用,古代称作“重言”、“重语”、“重文”,今又称“叠词”或“重叠词”,是由形、音、义均完全相同的汉字重叠使用构成的。从语言学角度讲,叠字不仅标志着汉语词汇构词方式的丰富性和汉语词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形象性,而且语音上具有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性,同时还具有“描写容状、模拟声音或增强语气”的语法功能。

汉语叠字历史悠久,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叠字,商周时代的钟鼎铭文中叠字也是屡见不鲜,如中山壶的“穆穆济济,严敬不敢怠荒”等。《诗经》中更是大量的使用了叠字,据统计,《诗经》305篇中,有198篇共计647次使用了叠字。《楚辞》中也有大量使用叠字的现象。这些叠字将文学创作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两汉时期《古诗十九首》中共使用叠字21个,重复使用31次;《孔雀东南飞》中使用23个叠字。唐宋时期,叠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十四叠一直传为美谈。近古时期,贺双卿一首《凤皇台上忆吹箫》用叠字24组,《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九回竟连用了“颤颤巍巍”、“摇摇摆摆”等37组叠字,可见叠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之广泛,从铭文到诗词曲赋皆有出现,时间上也是从先秦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许多古代文论作品中也对叠字的功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评述:“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lsquo;灼灼rsquo;状桃花之艳,lsquo;依依rsquo;尽杨柳之貌,lsquo;杲杲rsquo;为日出之容,lsquo;漉漉rsquo;拟雨雪之状,lsquo;喈喈rsquo;逐黄鸟之声,lsquo;喓喓rsquo;学草虫之韵。lsquo;皎日rsquo;、lsquo;嘒星rsquo;,一言穷理;lsquo;参差rsquo;、lsquo;沃若rsquo;,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说:“诗用叠字最难,《卫风》lsquo;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rsquo;,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颐而不乱矣。古诗lsquo;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rsquo;,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可见古代许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叠字在文学作品中为表情达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叠字在文学作品中的广泛使用也促使古今学者对它进行收录、整理、释义。早期的训诂专书《尔雅》还没有专章收录叠字,但也收叠字近150组,至《广雅》、《通雅》已有专门收录叠字的篇章,此后出现的《古音复字》、《叠雅》、《汉语叠音词词典》、《汉语重言词词典》等著作更是专书收录叠字,可见叠字的研究在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