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以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30 10:34:03

《初中说明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以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例

摘要:说明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关说明文的教学问题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批判性阅读在新课改后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国内专家学者针对二者已经进行了多方研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即便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也还有可以改进拓展的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说明文; 批判性阅读;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一、文献综述

说明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关说明文的教学问题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针对现当代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并试图从批判性阅读说明文这一角度切入,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批判性阅读”和“说明文阅读教学”这两个主题词,对相关论著和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进行文献检索,最后经过筛选,挑出最有研究价值的三十余篇文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批判性阅读

(一)理论性研究

国内有关批判性阅读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出现较晚,2001年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批判性阅读才受到语文学科界的正式关注。部分研究学者运用文献研究法、思辨研究法来对批判性阅读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批判性阅读的价值、涵义和操作策略等。例如甘和平在《语文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指出了批判性阅读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再如,周秀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入批判性阅读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批判性阅读涵义的研究,谢建丰在其《批判性阅读到底是怎么回事?——批判性阅读管窥》给“批判性阅读”重新下定义为“在阅读文本中读者对文本蕴含的信息进行认知、感受、想象、理解、记忆与接受时,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评价的阅读姿态、方式或倾向”[1]。曹红丽在《批判性阅读:使学生成为“主动的阅读者”》中指出一些教师在指导批判性阅读时存在“望文生义、非此即彼、生搬硬套”等方面的曲解,从而进一步从“以lsquo;解读者rsquo;的立场和身份去阅读”、“不只理解和鉴赏文本,更应学会分析和评判文本”、“不仅关乎文本本身的解读,还应关注文学与生活、文学与社会的联系” [2]这三点内容出发探讨了批判性阅读的实质。此外针对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王荣生教授在《三篇课文的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一文中依据不同课文文体的特色出发,为诗歌、说明文、议论文设计了具体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四川师范大学郑晓斌硕士在《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通过比较国内语文和国外语文在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应该将重心放置于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态度和技巧上。然而,以上种种研究仅仅是基于理论层面而已,其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实践与应用层面还需要深入探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