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方言起始义“开”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10:48:53

方言起始义“开”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有关中原官话起始义“开”的研究,既有对各地起始义“开”用法的详尽描写,也有对与普通话起始义“开”的比较,但郑州方言起始义“开”的用法仍然有不同于其他方言区的地方,方言调查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本文从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出发,从共时角度入手,围绕着郑州方言动词“开”的起始义进行研究,描写方言起始义“开”的用法和特点,然后通过与普通话、周边方言的共时比较,归纳出其特点,再尝试加以解释。

关键词:起始义; 虚化; 持续性;方言

一、文献综述

(一)方言“开”表起始义的研究

1995年丁力发表文章《安康方言中“V开(NP)了”结构》。安康市位于陕西南部,汉水中上游,属于西北方言。文章首先探讨了安康方言“V开(NP)了”结构存在的两种形式:一种是“V开1(NP)了”结构,表示事件已经完成,一种是“V开2(NP)了”结构,表示事件已经开始,且持续进行。其次文章通过在V和“开”之间添加“得”或“不”,变换成动词V带可能补语的句法格式等等形式变换,探讨了“开”前动词V存在的条件限制,接着文章将这两种形式变换为否定格式。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得出“开2”表示开始或持续,表义虚化,已经不再是典型的趋向动词,文章表明“开2”是否已经虚化成一个仅表示语法意义的句法成分,取得了时态助词的语法地位,还有待观察。

随后,丁力在1998年发表文章《安康方言中的“V开(NP)了”与“V起(NP)来了”句式》,文章讨论了两种句式的共性特征,一是有共同的语义内容,都表示V(NP)所表示的事件已经开始且持续进行;二是由完全相同的一类动词充当,且均具有持续性特征;三十都具有两种不同的否定格式。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句式共存的原因——普通话句式对安康方言的渗透竞争,并从可能性上列出了竞争的三种结局。

2002年彭小川发表文章《广州话的动态助词“开”》,文章认为广州话有两个动态助词“开”,并分别从分布特征、语法意义、语境预设以及语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开1”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在此前已经开始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到说话或某参照时间是,该动作可能刚停下不久,也可能还在持续着,语义重心指向事件的后续部分,表达了希望该动作得以延续下去或该动作暂时还得进行下去这一种趋向,从而指出“开1”是“始续体”标志,“开2”是“惯常体”标志。此外,还讨论了“开1”和“开2”的联系及“开”的虚化过程。

2011年5月罗堃的硕士论文《甘肃宁县方言起始体标记“开”的多角度研究》描述了标记体“开”的热点以及将“开”定位为标记体的可行性,描写了标记体“开”出现的基本格局及其出现的句式要求,还探讨了标记体“开”与副词、助词共现的问题,比较分析了宁县方言中“动词 宾语 开”与“动词 开 宾语”两种语序的异同,得出两种语序共存的原因是因为一种有差别的层次叠置现象。此外还将起始标记体“开”同宁县方言和普通话中表示起始义的词语进行比较,并研究了“开”虚化的相关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