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16 21:31:49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0 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分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城市问题广泛突出,亟待解决;新的社会医学模式兴起,新的健康观念应运而生,健康问题仅仅依赖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得到解决,健康已经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健康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健康城市建设也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步骤。[7]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存,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的载体、文脉的传承。然而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三十年余里,历史城镇的保护和发展举步维艰,大跃进式的城市化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规模的城镇建设破坏了历史遗产,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消失。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其建筑单体的腐坏,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而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历史生活方式的矛盾,使得历史街区的保护仍然面对一系列问题。

  1. 内涵

1.健康城市的内涵

1842年,英国成立城市健康协会,专门负责解决都市的健康问题,提出健康城市的理念。1984年加拿大“2000年健康多伦多”国际会议上的1篇论文提出人们居住在健康的城市时,应该享受与自然环境、和谐社区相适应的生活方式。WHO定义健康城市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定义健康城市为“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从而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类健康的协调展”。复旦大学傅华教授认为: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3]

健康城市的内涵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完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文化、健康服务、健康产业构成了当代健康城市内涵的六大主要领域。人群的健康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生态环境和交通环境;健康的社会应具有健全的社会制度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如养老制度、保险制度、社保制度等;健康的文化体现为人的健康素养,又表现为城市的健康文化生态,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健康服务是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需要。健康产业符合中国大健康时代健康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应对全球医疗危机和医改困境的有效手段。 [3]

2.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采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专有名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等名词被逐步替代。2002年,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从微观的“单体文物的保护”到宏观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増加了中观层面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这一核心概念。

2008年7月1日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要求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需有至少两个历史文化衔区,并强调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要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衔区,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制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