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调查与品质提升研究:以南京为例文献综述

 2022-03-29 22:04:57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调查与品质提升研究:以南京为例

摘要:本课题以南京部分老旧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归纳整理国内不同城市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现状,然后选取南京市部分老旧小区作为研究案例,进行相关的活动空间调查。最后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总结归纳等方法,提出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品质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活动空间;空间品质提升;老旧小区

引言:【1】发展至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逐步被忽略,大部分老旧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狭小,杂乱,陈旧,甚至不复存在。本文通过对南京老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公共活动空间的品质。

  1. 研究背景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市民对于生活方式的不同理解和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住社区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认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环境品质与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尚存在着一些距离:公共活动空间的利用不足,环境恶劣以及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导致了一些原住民不堪忍受而逐渐外迁的情况,最终使得老城区的居住社区逐步失去了应有的城市活力和记忆【1】。与此同时,近期,【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针对居住社区现有问题和短板,明确提出了“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为目标。这也将为公共活动空间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3】二十世纪末至今,中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由政府主导的对城市旧区进行“推土机”式的清理与大规模的拆除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建设与发展脱节、规划与生活脱节。所以,细部调查研究,显得必不可少。伴随着规划认识和建设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 新常态”等思想的影响下,城乡规划开始由扩张型开发向存量发展方向转变。城市中的存量用地成为提升城品质与内涵的重要场所。【3】而老旧小区中的公共活动空间是细部的细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品质的新小区。与此相对的,则是城市中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它们建造年代比较早,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其中大部分为单位宿舍区,工厂的居住大院以及早期的安置小区。【10】所以,这些老旧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狭小,杂乱,陈旧,甚至不复存在。但是,它们所占据的土地却是城市的核心地段。在棚户区改革政策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的背景之下,城市更新优化已逐渐成为潮流。因此,通过对南京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系统性调查,来提升老旧小区的生活品质。最后,由于地震偶有发生和疫情的突然来临,公共空间已不仅仅满足于游憩生活,同时也更应该满足消防避难等基本安全条件。综上,复杂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对老旧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要有新的定义。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为了了解目前南京大部分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的现状,加强对城市老旧存量空间的调查研究。【3】分析既有社区结构及整治情况,整合相关存量空间,分析空间布局结构特征,多样化社区功能与空间的融合。同时,现场实地考察调研,问卷访谈,直接了解老旧小区居民居住体验感受,从而在有限的调查研究中,提出有关于老旧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品质提升合理的建议。

研究的意义

对于居民而言,根据居民的居住体验感受,所处的环境变化需求以及住建委的相关标准,结合美学原理和规划设计规范,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从而改善居民的邻里关系。

同时,对于环境本身而言,改善了公共活动环境,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保护意识,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存量空间老旧小区的品质优化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吸引外来人才进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