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幻想》新媒体公共影视装置互动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15 22:42:11

一、引言:

艺术是融汇当今社会意识的意识形态,其表现方式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前进。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艺术语言由单一贫乏转向全球化。同时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愈发紧密,艺术家突破传统,运用新兴技术,创作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

1.1 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数十年就发展为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装置艺术紧追世界趋势进入发展阶段。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现成的商品被艺术家赋予意义也可成为艺术品。装置艺术有四种基本特点:空间性、现成品使用、互动性、综合性。

2.1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

时代科技发展,信息技术渗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社会生产方式改变社会意识形态。如人们当今生活无法离开互联网,手机支付等也在中国广泛取代现金。艺术与科技的连接使艺术也随着发生改变,传统媒介不再是艺术家仅有的表现手法。过去艺术在人们眼中是单一的二维绘画艺术或是立体雕塑,千年间都是如此。而意识方面艺术家们早已突破。新的意识需要新的语言作为载体来表达传播。复杂多样文化环境冲击下的艺术要求艺术家使用同等的形式。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应运而。

2.2 材料的运用

作为装置艺术的载体,装置艺术品所使用的材料不同于传统加工艺术,它主要是利用现成的物品,包括日用品、工厂废弃物、医学用品等。物品本身会给予设计师无限的想象力,扩大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还可以体现装置艺术品多元 国3.1 国内外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发展状况

白南准是第一位将影像与装置艺术进行结合的艺术家。1959年,白南准创作的作品《向约翰 凯奇致敬》,运用了解构主义与影像相结合的手法,奠定了新媒体影像艺术的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快速,视频录像技术在装置艺术的应用用与题材也愈加广泛。二十一世纪,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表现愈发激进前卫,题材也愈发广泛、具有不明性和观念性。德国的新媒体艺术家,Julien Rosefeldt的作品《宣言》找到凯特布兰切特演了十三个场景,再用超大单屏在同一个空间放映。设计蓝本为50多位艺术家宣言,构思了 13 个独白极具戏剧性,引发对于“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一永恒性的问题的探讨。2019的火人节上有一个来自中国团队的作品:“幻Tulpa Ashrams”(3-1),它由八座错落有序的塔群方阵组成,包括一个主塔和七个直刺天空的锥型塔。它是由六位中国艺术家,根据火人节主题“Metamorphoses”,共同创造出的一座凝结了历史与未来,将西方与东方元素巧妙结合,塔身建筑元素为传统文化阴阳理念,既是平衡也是虚实。 锥型塔为倒扣的喇叭形状直插云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