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净香园建筑复原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28 20:43:33

【前言】

在世界历史上众多的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入清代,其发展在总体上进入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从分类上看,扬州园林虽属江南园林,但在风格上兼具“北雄”、“南秀”的特点,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不仅历史悠久,且数量众多。李斗《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而不是苏州园林。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清乾隆以后,由于盐业、交通等原因,这些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的园林也“己如阿房、金谷,不可复问”,不复盛况。 再后来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冲击、国民经济崩溃等因素,加之保护措施不足,已稀缺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再度锐减。个别保存完好的园林古迹也被不同程度地修葺,使得现存的古典园林并不是历史的全部。 然而幸运的是,古代名园一般都有园记和园画。繁荣的商业、开放的文化、盛行的鉴赏之风与兴盛的园林,为扬州界画提供了物资与精神文化基础、提供了艺术滋养和创作源泉。通过对这些传世画作的解读,今人可得以一窥当年扬州园林的繁盛风貌。同时试通过研究本次复原推测设计,加深自己古典园林相关知识。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历程与现状】

  1. 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古典园林国内已有诸多研究和专著,且古代的史书、方志、类书和笔记等与园林相关的记载数量很多。有关扬州园林,《扬州府志》、《江都县志》等地方志均有园林载述;而在《扬州画舫录》、《平山堂图志》、《广陵名胜全图》等专志中也有涉及;此外,诸如《浮生六记》、《履园丛话》等笔记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对扬州园林的历史有诸多记载。现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关扬州园林的分析总结更是不胜枚举,如陈从周先生的《扬州园林》、童寯先生的《江南园林志》、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园林史》等等。 知网数据显示,有关扬州园林的研究从未停止,自2000年始,关于扬州园林的文章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明,扬州园林在学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并且这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一)与清代扬州园林风格特点相关的文章

《清代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探析》从扬州园林中皇家气质的形成原因着手,分别从山石、建筑、水体、植物等园林四要素的角度对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作深入的探究挖掘与全面的总结,认为其气质得益于盐商繁荣经济,并为乾隆南巡政治提供便利。也有美化生活空间、走进自然的物质生活的作用,以便满足以文会友精神需要。同时指出扬州园林有献媚高宗,以布衣上交天子、接驾筹备的功能,可作为乾隆服务的准皇家行宫园林。秦园在《探析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之形成机制》中指出,扬州园林的北方特色基本是从康乾时期形成,认为究其原因与盐政的推动、开发包容的学术文化及绘画艺术氛围、明清美学与样式因素交流有关。王汉在《清代前期扬州园林中的西方因素》中分析了扬州园林中出现的窗玻璃及玻璃围屏陈设、与建筑结合的自鸣钟与其他机械装置、装饰西洋画以及喷泉瀑布等因素并指出以上因素可体现扬州园林受欧洲的影响。 陈一在《承徽派文化 筑商家园林》中认为扬州是苏州扬州徽州三地互动的集结点,指出扬州风俗受到苏、徽风俗共同影响,但以徽州风俗影响最直接。徽商作为移民社会力量占社会主导地位,为了结交权贵、谋求更大利益,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直接推动了瘦西湖湖上园林的繁荣。其有很强的乡土观念,并表现在园林中。不少砖雕、木雕、石雕都是徽州工匠所为。

(二)与扬州园林建筑特点相关的文章

卢漫的《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样式演变研究》指出,在样式的演变过程中不仅呈现出“南北杂蹂、徽苏并举”的建筑风格,而且建筑装修具备明晚期到清初“健朗适用,意赅尚雅”、清中期“工巧繁丽,崇新求变”、清晚期“繁简并驱,中西交融”的演变特点;并且阐释作为南北物资、文化交流地的扬州,其第宅建筑所表达出的文化特质是具有包容性的;作为中西文化碰撞地的扬州,其第宅建筑所表达出的文化特质是具有时尚性的。

(三)与清代扬州园林设计手法相关的文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