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东园环境复原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28 20:43:57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建筑、园林相关文献 关于古典园林国内已有诸多研究和专著,且古代的史书、方志、类书和笔记等与园林相关的记载数量很多。有关扬州园林,《扬州府志》、《江都县志》等地方志均有园林载述;而在《扬州画舫录》、《平山堂图志》、《广陵名胜全图》等专志中也有涉及;此外,诸如《浮生六记》、《履园丛话》等笔记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对扬州园林的历史有诸多记载。现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关扬州园林的分析总结更是不胜枚举,如陈从周先生的《扬州园林》、童寯先生的《江南园林志》、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园林史》等等。 知网数据显示,有关扬州园林的研究从未停止,自2000年始,关于扬州园林的文章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明,扬州园林在学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并且这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与清代扬州园林风格特点相关的文章中: 秦园在《探析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之形成机制》中指出,扬州园林的北方特色基本是从康乾时期形成,认为究其原因与盐政的推动、开发包容的学术文化及绘画艺术氛围、明清美学与样式因素交流有关。 王汉在《清代前期扬州园林中的西方因素》中分析了扬州园林中出现的窗玻璃及玻璃围屏陈设、与建筑结合的自鸣钟与其他机械装置、装饰西洋画以及喷泉瀑布等因素并指出以上因素可体现扬州园林受欧洲的影响。 陈一在《承徽派文化 筑商家园林》中认为扬州是苏州扬州徽州三地互动的集结点,指出扬州风俗受到苏、徽风俗共同影响,但以徽州风俗影响最直接。徽商作为移民社会力量占社会主导地位,为了结交权贵、谋求更大利益,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直接推动了瘦西湖湖上园林的繁荣。其有很强的乡土观念,并表现在园林中。不少砖雕、木雕、石雕都是徽州工匠所为。 赵兵,刘亚捷在《清代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探析》中从山石、建筑、水体、植物的角度探析了清代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并认为其气质得益于盐商繁荣经济,并为乾隆南巡政治提供便利。也有美化生活空间、走进自然的物质生活的作用,以便满足以文会友精神需要。同时指出扬州园林有献媚高宗,以布衣上交天子、接驾筹备的功能,可作为乾隆服务的准皇家行宫园林。 与清代扬州园林设计手法相关的文章中: 刘芮在《晚清江南私家园林的立体化现象及其设计手法因应》中讲稿历史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选择了具有丰富观赏游线立体化现象(如爬山廊与建筑二层相连、假山和阁楼相连、二层的复道相连等)的个园深入分析,从个例到共性,探讨了清晚期江南私家园林出现的转变。 谢明洋在《晚清扬州私家园林造园理法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八处晚清扬州城市私家园林,即个园、何园、小盘谷、汪氏小苑、逸圃、贾氏宅园(二分明月楼)、様园与绑园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完善其基础资料图纸。依据《园冶》理论框架结合实地调研,依据各个园林的特色分析其理法特色,并进一步从立意、布局、叠山、理水、建筑装饰、花木六个方面予初步总结。并将造园现象还原至动态发展的历史事实中,把握其与社会生活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园主个人及家族经历等,从而形成对晚清扬州城市私宅园林的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2.1.2 园画、园记相关文献 界画是指以宫室、屋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也叫台榭、宫观、台阁、屋宇和屋木。界画晋代己有,其早期依附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作为配景。自唐代界画独立成专业的画种。宋时称为屋木画,后来逐渐并入山水画,只作为山水画的一部分存在。元明清时期受文人画兴起的影响逐渐衰落,遂成绝学。直到清代袁江出现,重新重视写实,复兴了古老的艺术传统,并将楼阁和山水画巧妙的糅融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其写实作品还是遵循了古代大师的严谨画风和对实写生的画法,再现了清初的江南建筑。 与清代扬州界画相关的文章中: 顾志红在《清代扬州界画的兴起原因初探》中对清代的扬州的届画家们是如何振兴日渐衰微的元明界画进行内外因的探讨,并指出清代的扬州的届画家们在用笔上精谨工稳,在构图上气势磅礴,在色彩上富丽堂皇;同时又各自有所创新与特色,有偏向文人画风的界画、有较为标准的界画、还有受西洋画风影响的宫廷界画。他们相互之间的传承、影响和各自的创新,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扬州界画流派,其中袁江被誉为“界画清代第一”。 陆金霞在《基于界画lt;东园胜概图gt;的扬州乔氏东园复原设计研究》中指出利用界画复原园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比较准确的显示园林的格局。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画家的艺术加工成份加大了复原的难度,需要结合文献、遗址与界画相互印证。提出没有遗址的园子,通过与《营造法原》对比,仍然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复原依据。以乔氏东园为研究对象提供了研究方法。 与清代扬州园记相关的文章中: 张令潇在《清代平山堂文学研究》中详细探讨了清代平山堂文学发展历程、文学作品和文学集会,指出集会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并从题咏、园记、诗歌三个方面四个总结了平山堂文学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并在指出平山堂的文化意义的同时,讨论平山堂园记,肯定重修园记的史料价值,补证平山堂兴废历史,挖掘它的文学内涵,并分析游览园记的文学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此外,现代研究分析会运用分析系统,如,Xu, Huan在 中使用RS和GIS分析周围环境的景观分类的大运河,和分类结果准确的评估。研究成果为景观保护提供基本数据,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京杭大运河扬州部分。 总体上看,虽一些园林的具体营造方案及界画的换算的具体方法没有以任何形式流传下来,增加了精确性研究的难度,但通过对学者们的研究方法的学习,对清代扬州古典园林的复原样貌可借助园画园记、风格、历史等材料略窥一二。 2.2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国外也严格的进行了规定。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要求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与修复文物建筑;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其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历史文物建筑的审美和价值,还强调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一切保护、修复和发掘工作都要有准确的记录、插图和照片。 1982年的《佛罗伦萨宪章》界定了历史园林的概念,并称之为“活的古迹”;将园林作为保护效果参照蓝本的经典形态分解成可以用定量、定位和固定属性描述的几个构成单元;进而又换一个角度指出“历史园林的真实性依赖各个部分的样式和尺度”、“景观特征”、“每个部分所采用的植物素材和无机物素材的选择”等。 在实践中,西方国家更注重历史园林中植物这一重要元素的复原。Phillada Ballard在中指出历史花园景观恢复的困难是缺乏具有传统技能的园艺工人以及古老植物品种的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对历史园林工作人员系统培训的方法,以及复原人员必须由园林历史学家、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和生态学家共同担任。 John J Stewart在中依据绘画、照片、考古发掘工作,结合历史调查,恢复了美国一些花园的历史景观,认为古迹保护要注重科学的方法。 具体也有学者进行清代扬州园林相关的研究,如 Shin, Hyunsil在依据对背景文化的发展的研究,分析了扬州装点园林的形成。扬州园林正面邻水,正面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商业空间,背面是以园林为中心的设计特点。 参考文献 [1]赵兵,刘亚捷.清代扬州园林中的皇家气质探析[J].中国名城,2018(10):59-65. [2]秦园.探析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之形成机制[J].中国园林,2018,34(06):129-133. [3]赵御龙.论扬州园林历史沿革及艺术特色[J].园林,2018(03):2-7. [4]张令潇. 清代平山堂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 [5]刘芮. 晚清江南私家园林的立体化现象及其设计手法因应[D].南京大学,2017. [6]顾志红.清代扬州界画的兴起原因初探[J].新美术,2017,38(04):68-74. [7]田爱丽.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驻跸扬州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8]谢明洋. 晚清扬州私家园林造园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9]陆金霞. 基于界画《东园胜概图》的扬州乔氏东园复原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 [10]王汉.清代前期扬州园林中的西方因素[J].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1(02):84-90. [11]陈一. 承徽派文化 筑商家园林[D].南京林业大学,2007. [12]Shin, Hyunsil.A Design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rden of Salt Merchant in Yangzhou, China#39;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ournal of Kore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9:83-92 [13]Xu, Huan. heritage landscape structure analysis i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Grand Canal Yangzhou sectio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QUIP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EESE 2017).2018

资料编号:[26115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