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抉择文献综述

 2022-05-12 21:06:37

文献综述

理性选择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抉择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尖锐化、复杂化,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不言而喻。尽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持续发展,但却遭遇了毕业生选择在非社会工作领域就职的尴尬,这对于社会工作职业影响极深,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抉择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抉择的意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缓解社会工作人才缺失的困境,以促进社会工作学科、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理性选择;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抉择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发展,接踵而来的是更加剧烈的社会转型以及变迁,从而导致社会问题更加集中、尖锐和复杂化。中国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新时代的人们渴望更加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国家认识到并尝试运用社会工作在解决人们的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过程中的优势,自2015年起,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四年写入了“社会工作”一词。在这四年的报告书里,不仅提及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成长,而且也提到要鼓励社会工作职业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从参与社会治理、慈善事业和提供志愿服务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

此外,我国社会工作学科起步较早,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其百年发展史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自1986年,著名的马甸会议讨论中国社会工作学科重建问题以来,已有34个年头。从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以来,社会工作学科教育走上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建设道路,也获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绩。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发展与西方有所不同,其显著的特点是教育先行,以教育带动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的发展[1]。现在,全国设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家,设有MSW硕士点的高校也有100多家,还有几所大学设有社会工作博士点。

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占比却不高,社会组织也陷入缺乏专业人才的困境。2019年11月,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官网,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中[2],就包含社会工作。反观从2006年开始实行的社会工作职业考试,每年报考人数屡创新高,目前持证人数以达到44万左右。社会工作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和持证人数的飙升形成鲜明对象,反映出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大多并非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这种现象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抉择的过程中较为普遍,即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尽管该现象放在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整体上看并未显得突出,但是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而言,则是一件需要重视的事情。

在当下,学生的职业抉择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职业抉择是指个人挑选和确定自己职业种类和方向的过程。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技能和家庭环境及将来的希望等各种个人主观条件,也根据就职机会等其他客观条件来选择。当下,大学生的职业抉择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综观当今关于职业抉择的研究,涌现了诸多理论,尝试从身份认同、风险与主观标准等与职业抉择之间关系对职业抉择行为进行剖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