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9 22:15:41

全文总字数:3610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每个国家的千古难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我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多方主体共同施力,社会工作积极参与,我国农村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工作者以对农民真实需求的充分理解为前提,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农村社会工作者、农民与农村社会文化脉络共同建构,有效的预防和解决了农村的贫困等社会问题,增进农村社会福利,促进乡村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努力,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世界反贫困斗争贡献中国方案。

2018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2018--2022 年)》,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篇、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篇,提出了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求,这使得社会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安排中获得了明确的定位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2020 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情况下,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旨在通过推动我国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一系列的整体变革进而改变农村地区的弱势地位,从而将中国整体发展推上现代化的新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