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社会服务供给内卷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18 20:46:09

全文总字数:7070字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一)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人类工业化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范畴,其概念在学界尚未形成共识。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和政策文本发现,社会服务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狭义上讲是针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需求予以帮助和满足,广义上讲是为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服务。

本文认为,社会服务是由社会服务部门和相关机构为了维护和保障全体公民,尤其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和发展需求,所提供的社会支持性的服务和项目,公益性和福利性是社会服务的本质属性。

(二)社区社会服务社区作为社会服务递送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社会服务是社会服务的微观体现。

社区社会服务是指依托社区服务阵地,由内外部社会服务供给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商业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旨在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和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支持服务,包括家事服务、人身照料、日间照料和居住服务等。

(三)社区社会服务供给社区社会服务供给是指以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社区社会服务供给主体,通过一定当时将包括社区照护、社区教育、社区关怀等在内的社区社会服务提供给服务对象的过程及其运作机制。

有别于公共服务供给,社区社会服务供给具有照顾性、舒缓性、治疗性、预防性。

二、社会服务的理论研究(一)社会服务的基础理论研究1、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它是一场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市场价值导向为渠道,追求经济(economy)、效率(efficency)和效果(effect)的政府公共管理革命。

梅志罡(2006)根据西方行政学家们的论述,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八个方面,即: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 梅志罡.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行政论坛,2006(01):5-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