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绿地景观提升改造研究——以南京市二十九中为例文献综述

 2022-03-28 20:58:50

中学校园绿地景观提升改造研究

——以南京市二十九中为例

文献综述

一 前言

中学校园景观环境作为中学教育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其质量的优劣对于中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塑造一个生态优美、富有文化内涵、能够促进师生对话交流、倡导积极主动学习的校园环境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和追求。本文通过对南京二十九中校园景观的提升改造的实例分析,探讨中学校园景观改造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中学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二 选题背景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理念创新进步,中学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办学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中学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1]。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国家对中学的校园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南京市开始推进“园林式校园”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已有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等多所学校被评为“园林式校园”。但由于城市内部发展状况不平衡,景观规划行业发展不成熟,校园绿地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许多建设年代久远的校区受到周围环境、用地面积、改造经费等限制,校园绿地景观的营造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和师生期待;一些新建校园或不受经费限制的学校也只重视硬质设施而轻视校园绿地景观的营造,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指导,植物造景雷同,植物选用千篇一律,缺乏校园精神[2],既不能满足师生对于校园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以及体现各校园独特的文化,也难以适应教学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需要。

三 选题意义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处在学校中,有研究表明:校园环境越理想,学生的积极行为(如学习兴趣、参与行为)越多,消极行为(如心理压力,人际冲突、社会焦虑)越少[3],人的视野中大自然的绿色达到75%时,人们感觉比较舒适,心理、情绪和精神处于最好的状态[4]。由此可见,营造自然和谐的校园绿地景观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很大影响。然而我国中学校园千校一面的绿地景观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要求。建立一个拥有良好绿地植物景观和校园特色人文景观的中学校园环境,利用植物的隐育和熏陶功能来提升中学生道德素质[5];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来开展生物实践性教学,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师生间的对话交流、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以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正处在南京市中学校园景观改造的关键时期,研究中学校园绿地景观改造提升的优秀案例,探索新形势下校园绿地景观营造理论和方法,对于指导往后的中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与改造,促进校园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各具特色校园文化的表现和教育教学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