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视角的福建省森林资源灾害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7 10:07


文献综述

森林是一项风险性很强的产业[1]。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当中通常会有三方面的灾害隐患,主要有森林火灾、森林水灾与森林病虫害[2]。在广阔复杂的地貌条件下和漫长的生产周期内,森林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和意外事故的破坏,如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乱砍盗伐、毁林开荒等意外事故,都会使森林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给林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近50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全球变暖明显、陆地表面趋向干旱,森林土壤受到破坏[3],与此同时,森林病虫灾害损失不断增加[4],国有林场病虫灾害愈加频繁,且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病虫灾害[5]。因此,对森林资源灾害实施管理是林业健康和生态环境持续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需要。

1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通过互联网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以及图书馆相关典籍的查阅,国内外针对森林资源灾害管理机制及森林资源灾害管理政策建议方面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基于政府视角的相关灾害管理。虽然我国森林自然灾害总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4万hm~2下降到2014年的36.1万hm~2,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6]。灾害管理在我国尚属比较新的概念,他们当中大多单方面研究政府危机管理或是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措施、经济损失评估。孔繁文,高岚(1987)以数据统计警醒林业工作者我国森林资源灾害的危害性,并提出开展森林灾害经济评估的重要意义及其评估方法。张德成,陈绍志,白冬艳,陈勇(2016)分析了规划控制森林自然灾害的机理,研究森林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及规划失灵的调控手段,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森林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森林自然灾害防治的规划管理方法[7]。陈钊(2003)初步构架出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智能决策系统,并在福建永安对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智能决策系统进行模拟试验,奠定了我国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智能决策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式[8]。在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灾害管理研究文献中,李蓉倩(2007)从我国林区灾害管理现状出发,讨论了对森林资源灾害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自然灾害,尤其是以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分析为基础进行的灾害风险管理,并在此领域取得不少的研究果[9]。对于各类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农业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等灾害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此外。森林管理也由于自然灾害相应得到了提升[10]。然而,针对森林资源灾害管理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任然相当匮乏,亟待研究和补充。

1.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在森林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颇少,他们更多侧重于危机管理,战争、自然灾害管理或是灾害经济学研究。

危机管理的政府灾害管理研究的开端,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原因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言之,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在危机管理方面,芬克(1986)提出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第一阶段是征兆期,线索显示有潜在的危机可能发生;第二阶段是发作期,具有伤害性的事件发生并引发危机;第三阶段是延续期,危机的影响持续,同时也是努力清除危机的过程;第四阶段是痊愈期 ,危机事件已经解决。此外,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1994)提出五阶段模型:信号侦测——识别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探测和预防——组织成员搜寻已知的危机风险因素并尽力减少潜在损害;控制损害——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努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恢复阶段——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转正常;学习阶段——组织成员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并整理使之成为今后的运作基础。

正如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裔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说:“虽然在《贫困与饥荒》自始至终围绕贫困、饥荒等灾害问题,但其最终的目的不是研究灾害,而是通过灾害分析人类交换权利理论[11],因此,虽然众多学者研究灾害学,其目的并不在于研究灾害,而是通过灾害研究对灾害进行管理,进而为人类创造福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