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中国核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09 10:12

1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前言: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中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35年结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步入下一阶段的重要政策,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和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是产业振兴,而核桃产业是经济价值高、种植面积广的经济林产业,大力发展核桃产业能够使农村产业逐步振兴,使农民变成大家向往的职业,建设美好农村。

1.1乡村振兴的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策略,是十九大提出并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发展理念,这是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历史前提下全新的“三农问题”的工作方针,是习近平主席“三农”思想的集中意志体现,是在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阶段新规律新任务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廖彩荣等(2017)叙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他们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战略”提出来,是要区别于其他农村农业政策的,要体现一个个宏观的、系统的、综合性、全局性的发展方略。同时,他们还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理念维度来解释振兴一词。在城乡问题上,叶敬忠(2018)着重分析了“城市偏向”和“农村偏向”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应该走城乡统筹兼顾的道路。Kassiola, J. J. (2016)叙述CRD模式下的城乡协调发展,他强调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应该城乡合一,统筹协调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需要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冯海发(2018)提出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关系:①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②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 ③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④规模经营和小微农业的关系。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周立(2018)阐释了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要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才能使乡村产业可持续的发展。言之就是提升农业收益。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了“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发展乡村、建设乡村、创造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告诉我们要从平衡城乡关系、提升农业收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国家基础产业——农业的建设。

1.2产业振兴与扶贫研究

目前,我国的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是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地方,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农村人民生活的更好,我们需要竭力帮助贫困群众脱离贫困。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就产业振兴与扶贫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梁斌(2018)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扶贫工作的意义是①使小康社会成果全面覆盖 ②使农民对未来生活充满幸福感 ③社会安稳,长治久安 ④巩固我党执政的基础。袁树卓(2019)等认为,扶贫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打造区域品牌 ②提质增效 ③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④品牌创新发展,他也叙述了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和现实困境,本质要求是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共生,现实困境是①要素聚集难,政府逻辑下的产业扶贫同质化 ②要素共生难,市场逻辑下产业与扶贫的脱嵌。李年俊(2018)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我们应该走的途径:①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破除二元经济结构 ②加重统筹协调力度,推进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合作 ③加紧产业结构调整步调,使贫困农村经济富有活力 ④使扶持力度加大,以村集体为单位促进农村发展 ⑤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正常运行 ⑦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增加农村建设内生动力 ⑧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使农村发展金融服务更加完善。Wei, D.(2017)建立了随机拦截模型分析了贫困人口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他们统计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分类、家庭主的基本情况、村交通等变量,随后进行数据分析,他们发现一个村庄的林地越多,其家庭的绝对相关林地越高,森林收入和家庭总收入越低;水泥路的数量作为交通发达程度的体现,交通改善了家庭收入,减少了森林依赖。从村中心到乡镇的距离是表示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则营销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森林依赖性越小。Pullanikkatil, D.等(2018)认为非木质资源(经济林)是使农村家庭脱离贫困的良好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非木质资源带领偏远山区贫困群众脱离贫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