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土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光谱学特性变化文献综述

 2022-07-07 02:07

滨海盐碱土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光谱学特性变化

1.1研究背景 滨海地区是我国东部特殊的盐碱土集中分布区[1]。滨海盐碱土由于地表水溶性盐分过量因而极难被直接利用。土壤盐碱化可以引起土地荒漠化、耕地退化,对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土地综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2-4]。然而,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盐碱土等障碍土壤的改良利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卢培娜等[5]研究了菌肥结合腐熟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加有机物料,燕麦在盐碱地条件下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较好。由此可以看出添加有机物料是改良盐碱地直接有效的途径,有机物料的使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土壤碳循环。 近年来全球变暖愈发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全球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影响深远[6],土壤碳库成为全球碳循环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这其中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是土壤碳库的敏感性指标。 有机物料的使用广泛应用于土壤改良与污染修复,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改变土壤有机质组成,而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有机碳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只占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它与土壤有机质的其它组分之间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7]。因此,滨海盐碱地添加有机物料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研究施用有机物料多盐碱土的改良,然而不同有机物料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则报道较少。

1.2国内外研究动态1.2.1海滨盐碱地的成因

海滨盐碱地由于受到长期或间歇受到海水的侵蚀以及高度矿化地下水的共同作用,同时又因为淡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水分蒸发能力强,因而土壤中会出现比较厚的积盐层,有时还可能出现1-2层的积盐层。

1.2.2盐碱土壤研究概况

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措施来改良土壤盐碱化。物理改良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工程措施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等条件进而达到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效果[8]。对于物理措施改良土壤盐碱化,有研究表明,采取不同类型的田面覆盖措施对改善盐碱地土壤性状、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环境并未造成较大的破坏[9]。安东、曾觉廷等[10,11]均在田间和盆栽试验中施用了不同种有机物料,对比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发现聚丙烯酰胺(PAM)改良效果最好。宋玉珍等[12]曾采取了施用微生物的方法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有效降低盐碱土土壤pH和盐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碳,改善土壤结构及提高作物产量[13,14]

1.2.3DOC的性质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植物和微生物影响较大,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易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元素[15]。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化合物,而是土壤有机碳的一部分。关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土壤自身含有的;另一种是外部进入土壤的,比如树木的枯枝落叶以及植物的残体经过淋溶作用而带入土壤的溶解性有机碳,或者通过施用各种有机肥,如家畜粪尿、人粪尿、秸秆堆肥、有机废弃物等农事活动进入土壤的溶解性有机物。生物废弃物,如家禽和动物的粪尿以及污水污泥等增加了DOC的总量,它既可以充当DOC的来源,也可增强土壤有机质的溶解[16,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