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miRNA序列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2022-04-12 08:04

美洲黑杨miRNA序列特征分析

摘要

miRNA作为非编码RNA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广泛参与了植物体内生长代谢,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发现了数百个miRNA位点,这些miRNA在拟南芥发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洲黑杨是中国经济用材林的重要树种,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往的研究在模式物种中发现了大量miRNA基因,但是美洲黑杨miRNA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物种,因此本研究拟鉴定美洲黑杨miRNA,并比较其和其他物种miRNA异同,以期揭示miRNA在美洲黑杨中的作用。

关键字:美洲黑杨;非编码RNA;miRNA

美洲黑杨研究进展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属杨柳科大型落叶乔木,干形通直,在原生地可达50m以上,树冠广阔,小枝光滑,树皮薄,叶片较大,大多呈心形,是我国重要的材用树种。原产地从北美洲大西洋东岸直至大平原,从大湖地区至墨西哥湾,集中在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密苏里河等大河河谷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上。喜光、喜深厚、疏松、湿润、肥沃的土壤条件。美洲黑杨枝繁叶茂,适应性强,是中国经济用材林、农田防护林和“四旁”植树的主要树种之一[1]

    1. 国外美洲黑杨研究进展

国外对美洲黑杨的研究开始于18世纪,受到当时研究水平的限制,错误地将它认为是“加拿大杨”,由加拿大引种而来,直到20世纪中叶才用“欧美杨”这一名字取代“加拿大杨”。1929年Jacometti教授用卡罗林杨与欧美杨杂交,经G.piccaroio教授对其杂交后代进行选择,筛选出一批欧美杨姐妹无性系I-214(P.times;euramericana cv.lsquo;Ⅰ-214rsquo;)、I-262(P.times;euramericana cv.lsquo;Ⅰ-262rsquo;)、I-488(P.times;euramericana cv.lsquo;Ⅰ-488rsquo;)和I-455(P.times;euramericana cv.lsquo;Ⅰ-455rsquo;)等速生品系。德国学者温特斯坦也杂交选育出沙兰杨(P.times;euramericana cv.lsquo;Sacran79rsquo;)。沙兰杨与I-214杨在形态、物候等方面较为相似,是2个较难区分的杂种品系,这些品系落叶封顶迟,抗病能力强,但抗寒性差,只适于在南方地区栽植。

1940年起,美国哈佛大学开始搜集美洲黑杨种子,对不同种源的美洲黑杨进行实生苗选优,同时与意大利等国交换黑杨种子,并先后筛选出Ⅰ-63杨(P. deltoids cv.lsquo;Ⅰ-63/51rsquo;)和Ⅰ-69杨(P.deltoids cv.lsquo;Ⅰ-63/55rsquo;)等速生南方美洲黑杨新品系。1970年意大利黑杨研究所在美国黑杨委员会的支持下,得到了18个种源52个家系美洲黑杨种子,并在意大利北部的3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共对52个家系1040个无性系进行测定(每个家系测20个无性系),包括其对疮伽病、褐斑病、锈病及早春低温的反应等[2]

目前,世界各国选育出的美洲黑杨优良品系有数千个之多。但大多对于美洲黑杨的研究集中美洲黑杨的杂交育种,对于美洲黑杨的microRNA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