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评价“微创”改革方法研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思想文献综述

 2022-08-15 10:39:28

初中数学作业“微创”改革方法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思想

摘要:以杭州市为例调查15所初中数学日常作业教师的评价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对象的评价方式均为ABC等级评价或分数等级评价.作业评价等级化的优点有快速批改,其中分数等级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对分数的敏感性激励学生,但是等级化的评价同时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缺点,其评价具有片面化的特征,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利。

根据卡罗尔·德伟克“成长型思维模式”理论,这种固定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提出对于初中数学日常作业的三步“微创”改革方法,为作业结构弹性化;增加开放性作业;作业评价评语化。

结合笕桥实验中学所独有的WE教学模式,在笔者实习的班级中使用以上三种作业评价方法,通过以上三个“微创”方法搜集数据,尝试建立PPSM模型评价此改革的成效,通过SOLO评价法拓展将三步“微创”方法数据化建立评价指标。通过典型性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时间的反馈结果,建立短期评价模型以及长期评价模型对“微创”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灵敏度分析。

关键词:“微创”改革; 成长型思维模式; PPSM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

一、引言

在几千年前,孔子便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指出教师因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国内外也有许多学者提出过相似的教学理论,如Michel de Montaigne(法)[1]在《随笔录》中提出教师应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卢梭[2]也在《爱弥儿》中提到在教育中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而实行不同的教育。

现今,我国初等数学教育提出了“微创”改革的思想,即教师根据教学学情的不同,在不同的教学细微处进行合理的改编。教师以学生的思维为生长点,以学生的知识建构为立足点,以升华学生的元认识为落脚点,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结构的图式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