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在不同固结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分析文献综述

 2021-12-29 09:12

全文总字数:2594字

文献综述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软黏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许多大型工程(如高速公路、铁路、隧道、机场和码头等)不可避免地要建设在这些软黏土地基之上。

由于软黏土地基排水固结缓慢,稳定性差,沉降问题突出,在外载荷作用下土体破坏表现出较大的突发性,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要对软黏土的工程力学性状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国内外对地下粘性弱透水层压缩的宏观研究主要围绕在关于地面沉降方面,1891年首次在墨西哥发生地面沉降;1898年在日本新辑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并且下降速率在逐年加大,其中1958年时达到0.53m/a;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地面沉降,并且危害较少,但随着经济发展,地面沉降逐渐严重,部分地区出现区域降落漏斗;较早出现地面沉降的区域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沧州等地均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土力学基本理论,土层开始变形受到应力历史的影响,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应力时变形急剧增大;反之,变形较小。

在实际的研宄中不断有新理论提出,牛修俊(1998)提出只有当历史最低水位高于水位时才会发生显著的或者不可逆转的地面沉降。

但黄旭林(2002)监测了上海地区地面沉降发现,沉降始终伴随着地下水开采的整个过程,对于临界水位的观点存在争议。

王秀艳(2003)通过室内试验观测,结果认为饱和超固结的粘性土产生释水变形存在一定的规律,在附加应力改变(水位升降)下仍会产生释水变形。

武强和谢海澜(2006)通过研宄天津市滨海新区在不同埋深下的弱透水层的水理性质的变化,提出了以含水量界限为依据,对不同条件弱透水层采用不同的变形计算模式。

叶淑君(2005)研究上海地层变形,提出不同的土层受到不同的应力条件,其变形特征具有差异性,建议不同位置的粘性土层应建立相应的沉降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