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不动产登记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21 21:00:27

文献综述

1 引言

不动产主要是指土地本身及在其上方构建的建筑物,它是管理国家资产与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国公民非常重要的固有资产,是关乎社会安定和百姓生活的资产。因此,不动产登记不仅明确了财物的归属权,也是保证人民权益的重要凭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立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对土地在纵向上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深化,对地籍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地籍要素属性、数量、空间关系和空间分布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二维地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三维空间中重叠、交叉的宗地的管理,同时城市土地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和利用,地表、地上和地下土地权属不统一的情况经常发生,道路上空的构筑物使用权无法表达,因此要突破传统地籍管理方式,创建三维地籍管理模式。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二维地籍注重地表权利的管理与登记,尽管其管理对象在现实世界中以三维形式存在,但仍采用二维宗地对地籍对象的权属空间进行表达。二维地籍管理的前提是二维宗地空间权属在垂直方向上的一致性,即同一宗地范围内的地下、地表以及地上空间归属于同一权利人。在二维地籍数据管理过程中,现实三维空间中的地籍实体通过垂直投影的方式被抽象为封闭的二维多边形,并以此作为地籍空间数据管理的基本单元,实现地籍宗地的信息登记和管理。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通过界址点测量对宗地界址范围进行限定,界址线由界址点连接而成,而宗地则由一系列界址线围成的封闭二维多边形表示。由于早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简单,宗地权利分布主要集中在地表,很少出现土地权属在地下、地表及地上垂直空间上重叠的情况。因此尽管传统二维地籍将三维地籍权利空间简化为二维宗地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尽合理,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仍较好的满足了地籍管理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数量急速扩张等因素使得城市地区的用地需求激增。而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城市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供应压力,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地下商场、地铁、高架桥、地下管线、地下停车场等复杂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多。土地立体化利用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垂直方向上空间权利归属的多元化,即宗地的地上、地表及地下空间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主体。土地利用方式的立体化发展和空间权利归属在垂直方向上的多元化要求在地籍管理过程中分别对地下、地表及地上空间的不同权利人进行登记与管理,而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传统二维地籍无法满足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的权属管理与登记需求。

尽管传统地籍通过投影将现实地籍对象抽象为二维宗地进行管理,但显然土地权利人通过登记所拥有的是一个三维权利空间,即现实世界中的地籍宗地实体是对一定三维空间的占用。因此从登记的角度来看,地籍管理和登记的对象本质上应该是三维的。传统二维地籍在保障土地权利人权益、全面反映土地权属的空间分布状况、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影响了地籍登记信息在城市规划、权属纠纷调解、地下管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为了解决当前二维地籍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发展三维地籍对三维权利空间进行登记,通过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清晰展示土地利用权利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实现对土地空间权利立体化分层的有效表达和描述。

三维地籍是未来地籍管理发展的方向。三维地籍登记需求的激增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地籍管理模式由传统二维地籍向三维地籍转变提供了现实需求和技术支持。发展三维地籍管理,不仅可以在立体空间上对分属不同对象的空间权利进行划分和登记,还可以准确反映地籍权属单元的空间范围,明晰复杂三维地籍实体的权属界限,避免纠纷的产生,保障三维地籍空间中复杂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三维地籍在城市规划、地下管线布设、土地景观模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过三维空间权利登记,限定土地权利的空间范围,从而避免不同空间权利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三维地籍不仅使得立体空间利用更准确,同时可以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技术支撑,极大提升政府在处理立体产权纠纷、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工作的效率,节省政府公共开支。

通过三维地籍管理模式,解决三维空间宗地的权属界线关系,实现地表、地上、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可视化管理,提供三维空间模式的确权登记和决策信息,构建面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总体系统,达到精确管理土地所属权的三维特征,建成便于三维信息直观可视化表达、存储和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库系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