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去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2-08-13 09:56:17


  1.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成果

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初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hellip;hellip;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可以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焦点之一,不少科学研究者关注着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毕业生所属院校的转型有着很大的影响。已经有研究指出,相比于那些“985工程”和“211工程”的研究型大学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地方性的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不同院校之间的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参差不齐,尤其是转型试点和非转型试点的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差异更是明显,在一些课程(尤其是实践、研究型的课程)的设置上,转型试点的院校明显是优于非转型试点的院校。

第二,生源地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影响。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东部地区为生源地的学生近乎全部选择东部地区作为自己的第一理想的就业地区,而在这之中大部分实际在东部地区就业;而西部地区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学生理想地区在东部地区,可实际上基本是在西部地区就业。

第三,学校对于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的服务和帮持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去调查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辅导、帮助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而毕业生也对于学校的这种帮持表示认可,并且通过这些渠道落实了自己的工作(如图1,图2)。截止2016年,有近28%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招聘会落实工作,当然也有20%通过各大招聘网站落实工作,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会越来越高。

图1 高校各项就业服务开展及学生认可情况分析

图2 落实工作的主要渠道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