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转股行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研究 ——基于CAPM模型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可转债转股行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研究

——基于CAPM模型

摘要:近年来,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中间的,兼有债务性和期权性,兼具融资和避险的功能的中长期混合金融工具成为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转股行为前后流通股股东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情况,研究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股行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并探究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期在对为广大可转债市场参与者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更进一步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开辟新视角和新理论途径。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转股行为; 股票价格

一、文献综述

1、可转换债券性质的研究

可转换债券同时具有债券和股票的性质,可转换性是可转债特有的性质,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会依据对风险的不同偏好程度选择不同的可转债,风险喜好者会选择股性较强的可转债,而风险厌恶者会选择债性较强的可转债。国内外学者针对可转债性质的研究如下。Ammann(2006)研究了德国和瑞士的可转债市场,得出可转债的股性与异常收益率负相关的结论。Dutordoir研究了美国和欧洲的可转债市场,得出不同发行机制对可转债股、债性影响不同的结论。

国内学者汪洁(2013)对我国2000-2012年上市公司发行的79支可转债进行研究,得出我国可转债股性较强的结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认为可转债是一种对股权融资的合理替代。尚继才(2016)通过对我国1997-2015年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进行研究,同样得出了我国可转债的股性较强的结论。

  1. 可转换债券定价的研究

对可转债定价的研究是贯穿整个可转债发展进程的重要课题。19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可转债定价的研究。Baumo(1996)在其研究中将可转债看做公司债券和看涨期权的组合,分别计算两者价值,进而加总得到可转债的价值。Ingersoll(1977)首次在可转债定价的研究中加入了B-S定价模型,认为公司价值是可转债价值的合理反映,通过模拟公司价值的变动情况可以计算出可转债的价值。Brennan和schwarts(1980)在研究中加入了利率因素,进而通过双因素模型来计算可转债价值。Davis(2002)更进一步在研究中加入违约因素,形成了三因素模型,使计算可转债价值的过程更加严谨科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