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创业板信息服务行业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1 15:48:14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股权激励是一种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很多学者对股权激励是否对公司的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股东;管理者;股权激励;公司绩效;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Willam.H.Meekling和 Micherl Jensen(1930)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产生的两权的分离引发了所有者(股东)与代理人(管理者)之间利益的不一致。通过赋予管理者一部分股权可以有效地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使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能够保持一致性。Howard Schultz 和Garys Becker(1960)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企业是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的有机结合,物质资本缺乏主动性,而人力资本则可以运作物质资本和创造价值。实行股权激励通过授予激励对象一定的股权,会使他们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围绕股权激励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

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具有正相关性

Means和 Berle(1932)最先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中展开研究,他们研究得出,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没有股权的管理者与公司的股东之间的利益是存在冲突的。这些管理者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公司的利益,随着公司管理者持有股权的增加,他们的利益与公司股东的利益倾向于一致,他们的作出的决策也会使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Mehran在研究中得出管理者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业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于东智等学者也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郭福春(2002)选取了69 家已经实行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发现,实行了股权激励的公司绩效比全体上市公司整体的绩效要好。 张维迎教授认为: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使管理者和所有者的 利益更加趋于一致,这种剩余分享机制能使管理者与股东之间 利益趋于一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