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与有效解决的实践方案文献综述

 2022-05-14 19:38:09

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与有效解决的实践方案的文献综述

  1. 课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其规模小、制度不完善、风险承受能力差等一系列特点也导致其陷入融资难的困境。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较为失衡,尤其是西北地区经济体制相对滞后,这种困境也更显严峻,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多年来,众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论文旨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总体研究现状,内容还涉及形成困境的原因、过程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出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1.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研究

央行行长易纲出席2018年第十届陆家嘴论坛时指出:“从我国的实践看,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可见,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很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小微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服务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不匹配。[1]

目前来看,小微企业融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2]很多小微企业融资并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即便获得融资贷款,也存在资金成本过高的情况。与中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外部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还包括民间借贷、上下游融资以及政策融资等。受制于规模以及硬实力,小微企业几乎无法做到资本市场融资。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我国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这种融资困境的因素也有很多。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表示,我国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能够向金融机构贷款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融资问题一次又一次成为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绊脚石。

万娟(2019年)[3]经调查后发现这其中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规范,资本匮乏,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再者经营管理理念落后,风险抵御能力弱。另一方面是市场信息不对称,银行惜贷现象严重,政府扶持力度小,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后李梦頔,张泽凡(2020年)[4]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就能够解决,它是经济社会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1. 关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变得明显,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绝对差距加速扩大,这是由于青海、新疆、内蒙古这些人口少但是资源丰富的省区,与贵州、云南、广西、甘肃、西藏等省区的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造成的。[5]滞后的经济体制也给该地区的企业带来了相应的一系列难题,我国西部小微企业通常自身的力量十分薄弱,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缺少特色和品牌,经营前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破产和倒闭的概率相对较大,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远远高于成熟大型企业。[6]

针对西北部的特殊环境,文湘(2017年)[7]分析道该地区某省份的金融业的准入壁垒较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各家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自筹和民间贷款的方式获得。不仅是外部条件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西北落后地区普遍技术水平偏低、企业规模不大、财政资金短缺、技术人才不足。[8]

以我国西北地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为例,截至2019年5月末,玉树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87亿元(含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同比增长7.43%;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53%,高于普通贷款平均水平1.9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0.74亿元,不良率5.33%,较全部贷款不良率高3.15个百分点。杨红建,梁传军(2019年)提出,在目前信贷增长整体乏力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款呈现规模增速低于贷款平均水平的情形,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