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分析在IPO估价中的应用—-以上证信息技术板块股票融资为例文献综述

 2022-05-14 19:36:33

文献综述

1.前言

在IPO发行过程中,如何准确的给企业证券发行定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而言IPO定价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净值、盈利能力、自身以及承销商的声誉、行业发展前景、自身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2.正文

首先,过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IPO定价方法的相关文献的回顾,结合公司估值理论、价值与价格理论、投资价值管理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公司价值与IPO定价间的关系,指出IPO定价是以公司价值为基础,市场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从总体上来说,公司的真实价值,依然是估价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对其他扩散风险因子进行研究。

承销商声誉对于IPO定价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不同的时间跨度和不同的衡量承销商声誉的口径,研究中结论也不尽相同。研究表明,证监会的评级是声誉机制中显著有效的变量。业绩只能部分反映声誉,作为声誉机制衡量仍有局限性。声誉机制会影响IPO的市场表现,声誉高的承销商IPO定价更合理,声誉与IPO抑价率负相关。承销团承销方式与IPO抑价率显著负相关。承销团作为承销商的联合发行新股,对IPO定价有 显著影响。承销团方式会影响IPO市场表现,承销团承销比 单一主承销商承销IPO定价更合理,IPO抑价率更低。

同时,本文选择对象是上证信息技术板块,考虑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本身局限性。为了使投资者同一化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比较多的假设, 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的股票市场很多基本上都是难以满足的。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缺陷。首先,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在上海股票市场中, 投资者常常非理性,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常常会影响股票的价格走势。例如, 从2005年股权改置开始, 中国股市开始进入牛市, 很多人陆续进入股市, 上证指数也从近 1000点暴涨到6000多点, 又从6000多点狂泻到1600多点。中国股市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牛市到熊市的走势。除了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还有股票投资者的非理性活动推波助澜的效果。其次, 信息披露存在严重不合理。证券市场的灵魂是信息的公开性、完整性和披露的及时性。然而从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虚假信息披露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投资者的恶性误导 ,从而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部分因素也是会引起IPO定价波动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考虑的是量化IPO前投资者、市场情绪,通过量化回归分析来衡量这部分对于IPO定价的影响。在过往的研究成果中,将这部分因素与承销商声誉等变量综合考虑,或是考虑了投资者情绪对于首日IPO溢价的影响投资者情绪在提高发行价的同时,也可能会提高公司新股收盘价、影响IPO溢价(新股首日被高估的部分)。如果投资者情绪对新股收盘价的影响大于发行价,则投资者情绪与IPO首日回报率正相关。模型表明,承销商并不会充分利用投资者情绪抬高发行价,导致投资者情绪可能与首日回报率显著正相关。

市场化IPO定价机制虽然大幅降低了IPO首日回报率,却带来了大面积的新股首日“破发”以及创业板 “三高”问题。在市场化定价阶段,如何防止过高的新股定价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是管理决策层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IPO抑价(以内在价值减发行价度量) 显著负相关。具体而言,询价阶段,投资者情绪越高,机构投资者报价越高,表明投资者情绪可能通过影响机构报价推高发行价。最终定价阶段,承销商在机构报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了发行价,其上调幅度与投资者情绪无显著关系、与机构报价相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高低显著负相关。一方面,承销商有动机调高发行价,但其对投资者情绪的利用可能是不充分的(表现为投资者情绪与IPO首日回报率正相关) ; 另一方面,承销商基于声誉成本的考虑,也有动机避免发行价过高。此外,投资者情绪与IPO溢价和IPO首日回报率显著正相关,但与IPO后的市场表现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情绪较高时报高价的策略虽然可能导致上市后较差的市场回报,但却可以为其赚得较高的首日回报率,表明机构的高报价行为可能是理性的短期投机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