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机制改革对中国建设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11 08:05

LPR机制改革对中国建设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新的LPR报价机制由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MLF利率是人民银行对满足宏观审慎标准的商业银行提供的有抵押融资利率,以MLF为利率锚有助于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充分传导。贷款基础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势必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最直接的表现为存贷款业务规模与结构的变化。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业务,也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本文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就LPR机制改革对中国建设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相关文献的分析及解读,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

关键词:LPR机制改革,存贷款业务,中国建设银行,利率市场化

2019年8月17日,我国LPR机制改革拉开序幕,是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平稳而快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存款与贷款之间的重要链接,利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将以中国建设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为研究对象,分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并且为商业银行今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措施。为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文献。

  1. 国外相关研究:

LPR机制很早就已登上历史舞台,在20世纪30年当代大萧条时期,美国为避免贷款恶性竞争推出最优贷款利率。其他各国对LPR也有应用,但作用有所不同。美国与日本的LPR着重为商业银行提供利差保护,以为经济复苏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而印度与中国香港的LPR机制则主要受到金融自由化的影响,更注重市场效率的提高,也与我国当前的背景更为相似。国外学者研究起步较早,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首次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原因是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便于促进经济增长。唐纳德·马西森(1980)认为,政府当局应该逐步解除利率管制以避免金融体系遭受短期困难。这些研究成果都显示当前国际经济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为我国LPR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国内相关研究:

(1)基于定性分析的研究:

曾刚、王伟(2019)指出,在LPR机制改革后,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市场利率都实现了直接与政策利率对接,利率传导的“双轨困境”有望被逐步破解。肖欣荣等(2011)研究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后发现,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且随着改革的深入,银行存贷款净息差呈现下降趋势,行业集中度也有所提升。邵伏军(2004)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金融调控风险、银行危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泡沫经济风险、汇率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并预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出现超高利率的可能性不大。陈昆等(201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将为商业银行带来竞争加剧、利差收窄、信用风险增大的危险,并且提出为应对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张蕾、罗瑜(2019)指出通过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TP),科学确定每类业务的资金转移价格和相关成本分摊,利用FTP引导经营单位定价,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敏感性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张博、朱珠(2019)指出LPR 在改制前一直盯住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相关度较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较差;商业银行对 LPR 的使用度整体偏低,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整体偏低。商业银行的FTP曲线分为金融市场业务FTP曲线、存贷款业务FTP曲线,存贷款业FTP曲线在LPR改制前仍然参考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FTP定价机制,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完善 FTP 定价曲线的形成机制,强化 FTP曲线的利率传导作用。利率市场化的后续推进将促使商业银行将资产端和负债端各品种的定价归于同一框架之下,商业银行可考虑将LPR并入FTP定价曲线的基准中,并积极探索存贷款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双重FTP定价曲线并轨的方式和路径,优化定价曲线的调整项策略。

(2)基于定量分析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