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犯罪的微观主体特征分析——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29 10:09

{title}{title}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摘要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调节、控制国民经济运作、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有着重大作用。金融犯罪对我国社会经济秩序 造成严重危害,不仅侵害国家对金融秩序的管理,也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犯罪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目前关于金融犯罪的金融学与法学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于金融犯罪的分类、金融犯罪的特点、金融犯罪的风险与预防、金融犯罪的刑法制度、金融犯罪的监管等宏观整体方面。由于数据局限,很难从微观视角研究金融犯罪微观主体特征。对于金融犯罪微观主体的认识,人们更多的停留在媒体的报道上,过于单一化、个体化,没有整体的认识。无法对金融犯罪微观主体特征有整体的认知,无法观察进行金融犯罪的微观主体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共性。

本选题通过基于网络数据挖掘,对金融犯罪的微观主体特征进行分析。手工收集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有关金融犯罪的案例,对样本数据整合。选取相关变量建模,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本选题,打破人们对于金融犯罪微观主体单一化、个体化的认知,建立起金融犯罪微观主体的特征,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同时,借此提供给相关金融犯罪监管部门一些特征指标,便于开展金融犯罪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 金融犯罪 微观主体 特征 数据挖掘

  1. 金融犯罪定义

谭秉学、王绪祥[1]认为金融犯罪的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分类。广义的金融犯罪指金融活动中一切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狭义的金融犯罪是指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在金融活动中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王新[2]将金融犯罪界定为行为人在货币资金的融通过程中,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从事融资活动,破坏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白建军[3]对金融犯罪的定义进行了简化处理,其将金融犯罪定义为以金融机构或者相关主体为被害对象的财产欺诈行为。陈兴良[4]认为金融犯罪是指欺诈、伪造以及其他方法侵犯银行管理、货币管理、票据管理、信贷管理、证券管理、外汇管理、保险管理以及其他金融管理,破坏金融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刘宪权[5]认为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业务活动领域中的,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危害国家有关货币、银行、信贷、票据、外汇、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管理制度,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情节严重,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李岚[6]认为金融犯罪是从财产犯罪中蜕变出来的一种犯罪,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黄佳[7]认为所谓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洗钱罪、金融诈骗罪等都是熟知的金融犯罪类型。蔡婷婷[8]对金融犯罪的界定是自然人或单位,在金融活动中以欺诈、伪造或者其他方式实施的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 金融犯罪分类

我国理论界对金融犯罪的分类主要为两大类:(1)纯正的金融犯罪和非纯正的金融犯罪。前者指金融领域特有的犯罪,如危害货币的犯罪、信用卡犯罪、信用证犯罪和保险诈骗罪等;后者指金融领域和非金融领域均可出现的犯罪,如贪污罪、贿赂罪、玩忽职守罪、泄露国家机密罪、刺探国家机密罪、盗窃罪等等。后者包括:贪污罪、贿赂罪、挪用公款罪、玩忽职守罪、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窃取国家秘密罪、刺探国家秘密罪、收买国家秘密、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走私罪、投机倒把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妨害公文证件印章罪。(2)金融职务犯罪和金融非职务犯罪。前者为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犯罪;后者为非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犯罪。

李岚[9]以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为标准,对金融犯罪做如下分类:(1)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的犯罪;(2)危害票证管理制度的犯罪;(3)危害信贷管理制度的犯罪;(4)危害保险管理制度的犯罪;(5)危害证券管理制度的犯罪;(6)危害外汇管理制度的犯罪;(7)危害金融机构管理制度的犯罪。刘宪权[10]对金融犯罪所作的分类采用“管理制度”的表述,与前者相类似,分为:(1)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犯罪;(2)危害金融机构设立管理制度犯罪;(3)危害金融机构存贷管理制度犯罪;(4)危害金融票证、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犯罪;(5)危害证券、期货市场管理制度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6)危害客户、公众资金管理制度犯罪;(7)危害外汇管理制度犯罪;(8)危害金融业务经营管理制度犯罪。这一类犯罪只有洗钱罪。黄佳[11]认为可以从具体的金融制度角度对所有金融犯罪加以分类。有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又有利于正确揭示金融犯罪的共性本质特征。而黄佳将金融犯罪具体具体分为7大类,与刘宪权分类相同,只少了第二类危害金融机构存贷管理制度犯罪,并且将“危害证券、期货市场管理制度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改为“危害证券、期货市场管理制度的犯罪”

  1. 金融犯罪现状

刘振华[12]指出金融犯罪呈现出犯罪比例高、案值大;高智能型白领犯罪;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特点。金融犯罪是由社会原因(社会物质利益分配因权力的介入形成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脑体倒挂、贫富悬殊的现象,使得国民心态失衡,以非法手段寻求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金融管理方面的原因以及人们拜金、享乐思想原因,多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陈艳红[13]分析“中国裁判文书网”法律文书上述金融犯罪裁判文书数据得出:金融犯罪总体占比小;部分罪名在司法实践中使用频率较低,如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贷款诈骗罪、违规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等在司法实践中几近消失;随着票据市场、消费金融持续繁荣,部分罪名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如信用卡诈骗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等裁判文书量上升迅速,占金融犯罪文书总量近九成的结论。法尚鸿、刘光明[14]认为银行承兑汇票诈骗犯罪呈逐年猖獗趋势,并且使用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抵押、贴现进行金融诈骗活动的占所有票据诈骗犯罪的73.6%,成为金融犯罪的首选。并且出现高仿真度、高防伪度;跨地区化、规模化;依托快递公司交易的趋势。戴新福,胡斌勇,袁维[15]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洗钱犯罪提供了平台,如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赵静[16]则指出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存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诸多问题,需对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进行改革,使刑罚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细化刑罚幅度、使之得以有效指导实践,实现罪刑的均衡。

  1. 方案(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案、研制方案)论证: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手工收集金融犯罪相关案例200起以上,并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开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构建分析框架、建立数理模型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总结、资料整理等与相应的工作,选取适当的相关变量,对金融犯罪的微观主体特征进行实证分析。

  1. 参考文献

[1]谭秉学,王绪祥. 金融犯罪学概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王新. 金融刑法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3.[3]白建军. 金融欺诈与预防[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261.[4]陈兴良. 金融犯罪的特征及立法完善[J]. 法学,1996(1):10 -14.[5]刘宪权. 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李岚. 金融犯罪分类研究[J].经济论坛,2004(8):102-108.[7]黄佳. 论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分类的依据[J].金融法苑,2012(10):79-88.[8]蔡婷婷.金融犯罪刑法体系之构建——以其概念、范围及立法分类合理性为切入点[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78-83.[9]李岚. 金融犯罪分类研究[J].经济论坛,2004(8):102-108.[10]刘宪权. 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黄佳. 论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分类的依据[J].金融法苑,2012(10):79-88.[12]刘振华. 21世纪中国金融犯罪之现状及风险防范[J].中国商界,2009(11):111-112.[13]陈艳红. 金融犯罪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现代金融,2018(5):26-27.[14]法尚鸿、刘光明. 伪造银行承兑进行金融票据诈骗犯罪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2014(11):95-96.[15]戴新福,胡斌勇,袁维.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经济犯罪风险防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20-41.[16]赵静.金融犯罪刑罚配置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探析[J].上海金融,2014(8):82-86.

资料编号:[19435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