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及演化机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27 09:10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对城市群网络研究最早见于Friedmann等对城市场及城市体系等级网络的研究[1]。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包括皖江城市群)和以深圳、广州、珠海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其中,对于这些城市群的研究又通常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空间结构演变原因;二是探讨某种特定空间结构特征,如城市群物流空间结构、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城市群金融空间结构、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三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探讨;四是城市群空间结构经济测度、空间结构特征测度。

  1. 对该城市群进行空间结构和经济联系的静态分析:李响的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 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1]。他发现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
  2. 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态势进行动态演变的分析:方大春和孙明月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样本,分析高铁时代前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演变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迅速提高;各个城市的点出度和点入度都在不断上升,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增强;网络中心势有缓慢下降趋势,城市群存在不对称和不均衡的现象;城市群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在逐年提高,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群中间中心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网络结构逐渐趋向均衡[3]
  3. 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联系、城市群集群创新、仓惭区域体系等领域做了许多探索性的理论思考, 提出了类如创新地理学、国际创新网络、创新城市群落等新的概念和思想( 甄峰, 徐海贤, 朱传耿,2001; 黄亮,2014 ;吴志强, 陆天赞,2014等);与此同时,关于城市间创新活动联系的实证研究尚在起步,许多学者基于引力模型、系统动力学、因子分析和数学建模等综合分析方法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胡艳和时浩楠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2]。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
  4. 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的其他方面:①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在经济依赖度分析等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程度中心性分析、结构同型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从而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进行多方面解剖。结果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不平等的经济依赖度;贸易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4];中国在周边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研究表明,地缘政治研究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实现空间关系的网络化和网络关系的空间化,深化对地缘环境的认识。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6]:人口迁移网络是一个包含成长、壮大、甚至消亡的动态过程,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迁移网络就经历了上海单核心的网络模式向多核心演变的过程,并形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嵌套的网络特征。其中,在区域尺度下具有等级扩散特性,在地方尺度下表现为邻域渗透和等级辐合型两种网络模式。按照网络的演化过程,可将研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7]: ① 萌芽(1982-1990 年):人口迁移网络中只存在上海一个强核心,且城市间人口流动较少,主要以省内为主。苏浙两省间的迁移主要集中在无锡、苏州和杭州三个城市。② 生长期(1990-2000 年):人口迁移网络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省际间人口交流的城市节点增多,原有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向多核心演化。③ 成熟期(2000-2010 年):人口迁移网络密度大幅度提高,城市间人口流动增强,出现了“大扩散,小聚集”的格局,人口主要向上海、杭州等城市集聚。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网络结构相互叠加,多核心网络结构逐渐成熟,并出现向链式模式演化的趋势。同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网络的动因分析,发现人口迁移网络不仅受到行政边界、空间距离的分割,城市节点间的收入、外向经济差异也深刻影响到网络的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响,严广乐.区域公共治理合作网络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城市问题,2013(05):77-83.

[2] 胡艳,时浩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空间关联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J].上海经济研究,2017(04):87-97.

[3] 方大春,孙明月.高铁时代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10):50-56.

[4] 潘峰华,赖志勇,葛岳静.经贸视角下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J].地理研究,2015,34(04):775-786.

[5] 许露元,李红.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及机理——以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5(05):20-26.

[6] 王珏,陈雯,袁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J].地理研究,2014,33(02):385-400.

[7] 侯赟慧,刘志彪,岳中刚.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12):90-1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