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化对上市非金融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07 09:08

去杠杆化对上市非金融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实体产业金融化的发展,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越来越活跃,而实体投资率却不断下降。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17年全年金融去杠杆风暴席卷了整个金融业。而在这样的金融去杠杆下,实体企业的实体投资率是否得到上升,却有待证明。

关键词:去杠杆化; 实体投资率; 非金融企业

一、文献综述

(1)去杠杆化与实体企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需求空间日益萎缩,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导致传统的工业企业实体投资回报率下滑明显,大量的产业资本涌入高收益率的金融、房地产行业,虚拟经济加速膨胀,最终导致实体产业的“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金融化正在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改变经济系统的运行。现有文献主要从资本积累、 社会收入差距、 失业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Stockhammer,2004;Luo and Zhu,2014;Gonzaacute;lez and Sala,2014), 也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Stockhammer and Grafl,2010)。 资金“脱实向虚”令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也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在世界经济虚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出现了金融化趋势,泛金融部门(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FIRE)对GDP的贡献逐渐增加,2015 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 8.4%,已超过同期美国等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的发达经济体,金融业获取的利润也大幅超过了其他行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实体经济部门,由于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等问题,发展速度甚为缓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出现结构失衡问题(黄群慧,2017)。因此,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并将其作为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经济金融化在微观实体层面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逐渐活跃。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热衷于股票投资、委托理财等金融活动,产业资本大量流入金融、房地产领域,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而在虚拟经济领域“空转”的现象广泛存在(文春晖等,2016),资金“脱实向虚”问题逐渐引起关注。金融部门的资本和规模不断增长; 非金融企业投资于金融渠道的资金比例快速提升,基于金融渠道的利润累积逐渐成为企业盈利的主导模式; 非金融企业的实业投资意愿低迷,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即实业投资率) 出现持续下滑态势。在此背景下,实体企业的实业投资率下降与金融化并行逐渐成为刻画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因此,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过去的研究方面,有部分学者已经研究过金融化对企业创新、主业业绩等方面的影响 (谢家智等, 2014;张成思和张步昙, 2016;Tori and Onaran, 2017),主要指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蓄水池”和“挤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金融化对实体企业发展影响的净效应。(杜勇和张欢等,2017)。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提出的“实体去杠杆化”政策,即逆金融化,研究在去杠杆化对实体企业实体投资率的影响。

(2)实体投资的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